[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0433.5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4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树金;钱锟;钱进;叶明琼;贺先华;欧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万宝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25/00;B08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护坡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护坡,包括坡板和防护网,坡板上开设有贯穿坡板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隔板,防护网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防护板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蓄水层和基质层,隔板穿设在基质层内,坡防护板与蓄水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河水引入蓄水层的引水布。将坡板安装固定在河岸坡道上,在基质层内种植绿色植物,将引水布的一端拉入河道之中,通过引水布将河水引入蓄水层,蓄水层吸收河水变湿润,对基质层内的绿色植物进行灌溉,使绿色植物始终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河道护坡对河岸坡道的水土保持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护坡。
背景技术
河道护坡,适用于河道两岸的防止水土流失的装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道护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河道护坡具有保证岸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与水流之间相互作用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的媒介;保持河岸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协同发展的优点。
授权公告号为CN2074193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护坡,包括隔板、防护网,所述隔板垂直交叉均匀间隔分布形成长方体空间,所述的隔板之间设置有防护网;将坡板固定设置在河岸坡道上,隔板与防护板与河岸坡地贴合,进而起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河道护坡安装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当天气较为干旱,河道两旁的坡地中水分蒸发较快,当坡地过于干燥时,坡地上的泥土以沙尘的状态进入河道中,造成水土流失,进一步当泥土流失过多之后,防护板与坡地之间的空隙也逐渐扩大,最终导致防护板脱落进而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更好的进行河岸坡道的水土保持,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护坡。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护坡,包括坡板和防护网,所述坡板上开设有贯穿坡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垂直交叉的隔板,所述防护网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坡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蓄水层和基质层,所述隔板穿设在基质层内,所述防护板与蓄水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河水引入蓄水层的引水布,所述坡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引水布穿过的条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坡板安装固定在河岸坡道上,在基质层内种植绿色植物,将引水布的一端拉入河道之中,通过引水布将河水引入蓄水层,蓄水层吸收河水变湿润,对基质层内的绿色植物进行灌溉,使绿色植物始终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河道护坡对河岸坡道的水土保持效果。
优选的,引水层内转动设置有收纳辊,所述引水布的一端与收纳辊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坡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收纳辊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因为天气变化导致河水的深度发生变化之后,通过驱动件驱动引水布运动,使引水布位于坡板外部的长度伸长或缩短,以适应不同的河水深度,通过固定连接的配重块,使本身重量较轻的引水布沉浸在河水中,有效地避免了引水布漂浮在水面上,进而提高了引水布的引水效果。
优选的,驱动件设置为驱动轴,所述坡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孔贯通的穿孔,所述驱动轴转动穿设在穿孔内,所述收纳辊的一端沿收纳辊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供驱动轴插入的转槽,所述驱动轴位于转槽内的一端沿收纳辊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驱动键,所述收纳辊上开设有与驱动件滑移连接的键槽,所述坡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收纳辊转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河水深度的变化,在需要对引水布的长度进行调节的时候,转动驱动轴,驱动轴的转动带动驱动键转动,驱动键与键槽的侧壁抵接,继而带动收纳辊转动,收纳辊的转动带动引水布运动,使引水布位于坡板外部的长度伸长或缩短,通过驱动轴驱动收纳辊转动,进而使引水布位于坡板外部的长度伸长或缩短,操作简单,驱动精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万宝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万宝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0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