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输送管道的可拆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0042.6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8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卢刚;方久文;左亮杰;刘志剑;陈兆廷;刘洋;宋金超;田晴;张明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电津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3/032 | 分类号: | F16L23/032;F16L23/024;F16L23/18;F16L43/02;F16L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输送 管道 可拆卸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输送管道的可拆卸结构,属于输送管道技术领域,其包括蒸汽输入管和蒸汽输出管,蒸汽输入管和蒸汽输出管之间连通设置有蒸汽输送管道本体,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段和水平设置的中间段,所述连接段和蒸汽输入管相互正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法兰盘,两个第一法兰盘的周向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中间段和蒸汽输出管相互正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法兰盘,两个第二法兰盘的周向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堵塞的可能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管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汽输送管道的可拆卸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火力发电从原动机类型上可分为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和煤油机发电,火力发电的主要是利用燃料发热将水加热,形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将过热的蒸汽输送至汽轮机中,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现有的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238192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蒸汽输送管道,包括两端分别与蒸汽输入管和蒸汽输出管连接的蒸汽输送管道本体,蒸汽输送管道本体由两端竖直设置的连接段和水平设置的中间段组成,连接段和中间段上自内向外套装有保温层和套管,中间段上装有胀缩机构和位于胀缩机构两侧的固定支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蒸汽热量损失少、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过热的蒸汽在通过蒸汽输送管道本体时,需要从蒸汽输送管道本体竖直设置的连接段进入水平设置的中间段,过热蒸汽长时间在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内通过,会在连接段和中间段相连接的拐弯处会积攒大量的水垢,会堵塞管道,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输送管道的可拆卸结构,其具有降低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堵塞的可能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蒸汽输送管道的可拆卸结构,包括蒸汽输入管和蒸汽输出管,蒸汽输入管和蒸汽输出管之间连通设置有蒸汽输送管道本体,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段和水平设置的中间段,所述连接段和蒸汽输入管相互正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法兰盘,两个第一法兰盘的周向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中间段和蒸汽输出管相互正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法兰盘,两个第二法兰盘的周向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输入管内,然后从蒸汽输入管流入蒸汽输送管道本体的连接段内,经过连接段和中间段形成的弯折处后到达中间段内,之后再流入蒸汽输出管,从蒸汽输出管流出至汽轮机中,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当蒸汽输送管道本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蒸汽输送管道本体的连接段和中间段形成的弯折处容易积攒大量的水垢,需要清洗水垢时,可以将两个第一法兰盘和两个第二法兰盘上的螺栓拧松,将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取下对连接段和中间段形成的弯折处的水垢进行清理,减少蒸汽输送管道本体拐弯处积攒的水垢,降低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堵塞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第一法兰盘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且第一密封垫与和连接段固定连接的第一法兰盘朝向蒸汽输入管的周向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蒸汽输入管的端部和连接段的端部是通过两个第一法兰盘固定连接,可能会存在热气从蒸汽输入管和连接段的连接处流出的现象,在两个第一法兰盘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垫可以增加两个第一法兰盘之间的密封性,降低热气从蒸汽输入管和连接段的连接处流出的可能性,降低过热蒸汽的热量在蒸汽输送管道本体内出现损失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且第二密封垫与和中间段固定连接的第二法兰盘朝向蒸汽输出管的周向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电津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电津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0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地下变电站通风及余热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轧机耐磨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