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9822.0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4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强;汪波;朱安龙;蔡树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5;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让压锚索 支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以实现软岩大变形隧道及其支护结构的稳定,解决现有传统的支护方式在大变形过程中因变形过大原因而出现的支护结构破坏及失效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具有紧贴隧道断面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结构具有纤维混凝土层和柔性钢筋网,以及打设于隧道周围围岩内的若干预应力让压锚索/杆,该预应力让压锚索/杆一端位于围岩内,另一端穿过隧道内的初期支护结构并露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地下工程施工支护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适用于地下工程施工支护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隧道软岩的大变形问题,尚未有制定有效的支护防治手段,普遍采用的是强支护作被动刚性承载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手段,在支护方式及工艺材料方面大多仍沿用老旧的传统模式,即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二次复喷砼+普通刚性砂浆锚杆+钢拱架作联合支护,二次衬砌采用模注配筋率高、厚度大的刚性钢筋砼。在此种支护状态下,初支和二衬的刚度大、支护力强、造价高,成为其主要特点。
对于隧道大变形区段,围岩形变压力会随着时间而持续增长发展,普通刚性锚杆多因不能适应围岩的变形过大而拉断失效;钢拱架因受压荷值过大,而产生压折扭曲或被剪错失稳,喷砼出现严重开裂和破散掉块等破坏现象。因此,上述传统的支护方式以及施工工艺在复杂多变的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以实现软岩大变形隧道及其支护结构的稳定,解决现有传统的支护方式在大变形过程中因变形过大原因而出现的支护结构破坏及失效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系统,具有紧贴隧道断面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期支护结构具有纤维混凝土层和柔性钢筋网,以及打设于隧道周围围岩内的若干预应力让压锚索/杆,该预应力让压锚索/杆一端位于围岩内,另一端穿过隧道内的初期支护结构并露出。
所述纤维混凝土层包括依次设置于隧道断面上第一层纤维混凝土层和第二层纤维混凝土层;
所述第一层纤维混凝土层和第二层纤维混凝土层之间设有所述柔性钢筋网和与所述预应力让压锚索/杆配合施加预应力的锚垫板。
所述柔性钢筋网具有由支撑绳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每个网格内设有钢丝绳网,钢丝绳网边缘与相应网格之间经若干连接绳相连。
所述网状结构与所述预应力让压锚索/杆相连。
一种预应力让压锚索/杆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隧道断面喷纤维混凝土形成第一层纤维混凝土层;
在第一层纤维混凝土层上往隧道周围围岩内安装预应力让压锚索/杆,并配合锚垫板施加预应力;
在第一层纤维混凝土层上挂设柔性钢丝网;
在第一层纤维混凝土层表面复喷纤维混凝土,形成第二层纤维混凝土层;
观察预应力让压锚索/杆的让压变形情况,并在位移达到预设值后,进行圈断面补注浆,并第二层纤维混凝土层内侧施工二次衬砌结构。
所述柔性钢筋网具有由支撑绳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每个网格内设有钢丝绳网,该钢丝绳网边缘与相应网格之间经若干连接绳相连。
所述网状结构与所述预应力让压锚索/杆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9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屏下生物特征图像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糖浆吨箱精确罐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