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金属腐蚀的滴落蒸发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9559.5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22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陶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汇力创材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孙卫增 |
地址: | 7103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金属腐蚀 滴落 蒸发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腐蚀的滴落蒸发试验装置,包括左立板、拉杆、联接头、调心器、夹具、传动法兰、电动推杆、右立板、防护罩、加热测温系统、推动电机、丝杆螺母机构以及自动补液系统。夹具上设置有残液收集器,防护罩上设置有导流槽,残液收集器的底面设置有自动补液系统。自动加热测温系统实时检测防护罩内的环境温度,根据检测的实际温度自动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自动补液系统实时监测防护罩内试样所处的环境湿度,根据实际检测的湿度,随时向防护罩内自动补给盐溶液或停止盐溶液的补给。通过,防护罩上设置的导流槽将蒸发的残液自然地流向残液收集器内,实现自动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湿度以及自动收集残液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盐雾腐蚀金属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腐蚀的滴落蒸发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腐蚀介质环境下(如海水、氯化钠溶液等)检测研究金属、合金材料,铝铜材料,需要进行腐蚀破坏特性试验及开裂试验。
高温、干湿交替过程和滴落蒸发过程中盐的浓缩造成一种苛刻的环境条件,可能诱发一些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如果只有一个方面,应力或者介质的作用,破坏不会发生,但当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时,却能很快发生开裂。发生应力腐蚀时,应力是很低的,介质的腐蚀性也是很弱的,也正由于此,应力腐蚀经常受到忽视,导致“意外”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防止发生上述意外事故,着力于设计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和收集残液进行试验的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腐蚀的滴落蒸发试验装置,通过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和收集残液进行试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金属腐蚀的滴落蒸发试验装置,包括左立板、拉杆、联接头、调心器、夹具、传动法兰、电动推杆、右立板、防护罩、加热测温系统、推动电机、丝杆螺母机构以及自动补液系统。左立板位于装置的左端,右立板位于装置的右端,左立板与右立板之间存在距离,左立板与右立板之间安装有两个拉杆,其中,一个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板的上部、右立板的上部连接,另一个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板的下部、右立板的下部连接。左立板的中部安装有受力传感器,左立板的右侧面与联接头的左端通过法兰连接,联接头的右端与调心器的左端连接,调心器的右端与夹具的左端连接,夹具的右端与传动法兰的左端连接,传动法兰的右端与丝杆螺母机构的左端连接,丝杆螺母机构的右端与电动推杆的左端连接,电动推杆的右端与推动电机的工作端连接,推动电机的非工作端与右立板的左侧面连接。夹具上设置有残液收集器,残液收集器的上部与夹具的上部连接,残液收集器的下部与夹具的下部连接,残液收集器的上部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上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与残液收集器的入口连接,用于将蒸发的残液导流至少是残液收集器中。残液收集器的底面设置有自动补液系统,自动补液系统用于向防护罩内自动补给盐溶液。其中,夹具用于夹持试样进行试验,调心器用于调整试样在夹具中的水平位置,加热测温系统用于自动检测、加热防护罩内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自动加热测温系统实时检测防护罩内的环境温度,根据检测的实际温度自动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确保防护罩内试样所处的环境温度处于试验预设的温度阈值内。自动补液系统实时监测防护罩内试样所处的环境湿度,根据实际检测的湿度,随时向防护罩内自动补给盐溶液或停止盐溶液的补给,确保防护罩内的环境湿度处于试验预设的湿度阈值内。通过,防护罩上设置的导流槽将蒸发的残液自然地流向残液收集器内,实现自动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湿度以及自动收集残液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为:自动补液系统包括湿度传感器、湿度控制器、溶液电机、溶液泵以及溶液筒。湿度传感器的输入位于防护罩内,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湿度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湿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溶液电机连接,溶液电机的工作端与溶液泵的转轴连接,溶液泵的进口与溶液筒连接,溶液泵的出口位于防护罩内,向防护罩内部提供盐溶液,其中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防护罩内的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汇力创材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中汇力创材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9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