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再生砖骨料破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8780.9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3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林凤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4/08;B02C13/18;B02C23/12;B02C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再生 骨料 破碎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环保再生砖骨料破碎机,其包括机架、第一破碎组件、输出组件和传送组件,第一破碎组件连接于放置于地面的机架内,第一破碎组件靠近机架的入口,放置于地面的传送组件侧壁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导向管,导向管固定连接且连通于机架,导向管位于第一破碎组件上方,输出组件连接于机架且其一部分从机架的出口伸出且延伸至传送组件内,输出组件位于第一破碎组件下方,传送组件与机架之间存在间距,输出组件位于上述间距部分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环保再生砖骨料破碎机。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我国建筑垃圾的特点,其回收利用率可达95%以上。利用破碎装置可按照政府要求或企业需求,直接在大规模拆迁改建工地现场进行建筑垃圾的处置和成品生产,破碎装置可以将建筑垃圾粉碎再利用,加工出多种一级再生产品,比如石砖粉、粗骨料、细骨料以及混凝土再生材料等。
现有的破碎装置,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763055U,公告日2017年12月19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降噪型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其公布的一种降噪型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顶部开设有投放口,机体顶部的两侧均交错铰接有位于投放口内的挡板,挡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架,弹簧架与第一凸块之间套接有防撞弹簧,破碎滚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破碎滚筒并排设置在机体的内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在的破碎装置在破碎时,部分原料没有得到充分破碎时,需要对其进行筛分,操作人员将筛分后破碎不合格的原料再次投入破碎装置进行二次粉碎内,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环保再生砖骨料破碎机,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环保再生砖骨料破碎机,包括机架和第一破碎组件,所述第一破碎组件连接于机架内,所述第一破碎组件靠近机架的入口,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有传送组件,所述机架靠近传送组件的侧面顶部固定连接且连通有位于第一破碎组件侧上方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固定连接且连通于传送组件的侧面顶部,所述机架连接有位于第一破碎组件下方的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的一部分从机架的出口延伸至传送组件内,所述传送组件与机架之间存在间距,所述输出组件位于上述间距部分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提升绞龙、第三驱动件、横板和外壳,所述输出组件的延伸部分从外壳的开口延伸至外壳内,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于外壳内底部,水平且位于所述斜板下方的横板四侧边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外壳内侧面,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穿设于横板且其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提升绞龙底部,所述提升绞龙的顶部转动连接于外壳内顶部,所述导向管连通于外壳靠近机架的侧面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落在输出组件顶部的原料移动到第一通孔处时,形状小于第一通孔的原料通过第一通孔掉落;形状大于第一通孔的原料无法通过第一通孔,继而从外壳的开口进入传送组件内,提升绞龙将原料输送到导向管处,原料通过导向管再次落入到两个第一破碎组件内,进行二次破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破碎组件包括两个破碎辊筒,所述破碎辊筒的辊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机架两相对侧壁,所述破碎辊筒位于导向管下方、输出组件上方,两个所述破碎辊筒之间存在间距,相互平行的两个所述破碎辊筒位于入口下方且上述间距位于机架的入口正下方;所述破碎辊筒的辊轴的一端朝机架外侧壁延伸,上述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破碎辊筒的辊轴远离机架侧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外套设有皮带,所述承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其中一破碎辊筒的辊轴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驱动破碎辊筒转动,原料经导向框落入到两个破碎辊筒之间的间距,破碎辊筒对其进行破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林凤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林凤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87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