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5472.0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0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磊;陈维勇;任立媛;蒋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刘康平 |
地址: | 51029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包括水体处理机构、压滤机、电解池以及杀菌池,所述水体处理机构包括桶体、电机、混凝腔室、吸附腔室、旋转轴、搅拌叶片以及活性炭搅拌板,所述电机设于桶体上端,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与活性炭搅拌板均连接在旋转轴上;所述压滤机上设有若干个压滤板,且压滤板上设有可拆卸式的堵物板,所述搅拌叶片设于混凝腔室内,所述活性炭搅拌板设于吸附腔室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多重过滤吸附、电解、消毒来处理黑臭水体,可以充分的将黑臭水体中的杂质、有机物、细菌、颜色等去除,并且可以减少装置能源的损耗,使得处理过程更加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是指因过量纳污、超出其水环境容量而导致变黑、发臭,通常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溶解氧小于2.0mg/L。多位于人口密集、污染负荷强度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区域,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县城及中心镇等区域内水体。
黑臭水体成因:(1)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消耗水中氧气:当溶解氧下降到一个过低水平时,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出臭味。同时,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硫化氢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2) 内源底泥中释放污染: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通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附作用进入到水体底泥中。在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氨氮从底泥中释放,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3)不流动和水温升高的影响:丧失生态功能的水体,往往流动性降低或完全消失,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问题严重,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殖的水动力条件,增加水华暴发风险,引发水体水质恶化。此外,水温的升高将加快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残体分解有机物及氨氮速度,加速溶解氧消耗,加剧水体黑臭。
目前常见的一些黑臭水体的处理装置多是将黑臭水体直接通过水泵抽至沉淀池中,并在沉淀池中加入沉淀剂来沉淀水体中的污泥等有形杂质,但是沉淀的杂质还需要再次进行清理,较为繁琐,且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主要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滤机、水体处理机构、电解池和杀菌池,所述水体处理机构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内部的上侧为混凝腔室,下侧为吸附腔室,所述混凝腔室和所述吸附腔室均设置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和料口,所述混凝腔室的进水管道连接有水泵,所述混凝腔室的出水管道与所述压滤机的进液管连接,所述吸附腔室的进水管道与所述压滤机的出液管连接,所述吸附腔室的出水管道与电解池连接,所述桶体内部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旋转轴、电机、搅拌叶片和活性炭搅拌板,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桶体的顶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桶体外壁贯穿设置在所述混凝腔室和所述吸附腔室之间,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混凝腔室的部分固定设置有若干片搅拌叶片,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吸附腔室的部分固定设置有若干片活性炭搅拌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滤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支架上依次设置有驱动端、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驱动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端上,所述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移动端移动,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端和所述移动端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压滤板,且所述压滤板设置在所述底盘的正上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滤板内设有集物腔和滤液腔,所述集物腔与所述滤液腔之间设置有滤板,所述压滤板内还设置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进液孔从所述压滤板上端和所述集物腔连接,所述出液孔从所述压滤板下端和所述滤液腔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混凝腔室的出水管道与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孔连接,所述吸附腔室的进水管道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5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镀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圆形卡扣安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