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及其安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5048.6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1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任家海;汪俊熙;陈寿宇;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内腔盘孔 定位 组件 及其 安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放装置,其中,夹持单元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彼此枢接成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可夹紧定位装置,保持机构用于保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状态;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均与定位装置销孔配合,使得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夹持单元在两侧摆动;状态转换单元的第一推杆对准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第二推杆对准第二部分;其中,通过使第一推杆和/或第二推杆滑动,使得定位装置摆动而在倾斜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安放装置的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上述安放装置可以将定位装置安放到转子内腔的盘孔中,上述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可以实现转子内腔盘心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特别地,涉及一种安放装置,可以将定位装置安放于转子内腔的盘孔中。
背景技术
高压转子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由高压压气机转子单元体和高压涡轮转子单元体组合装配而成,两者之间一般采用过盈止口再加上螺栓/螺母连接的结构形式。高压转子连接螺母所处位置一般都在狭长/狭小的转子内腔中,其典型的特征是转子后端入口非常小人手无法直接伸入,且螺母所处位置腔体较深,例如约700mm,造成螺母的安放、拧入、拧紧、分解、取出等都极为不便。为了拧紧连接螺母,一般会设计专用的拧紧装置,用于拧紧连接螺母、螺栓等零件,而为保证拧紧装置定位准确,并增强稳定性,通常需要在内腔盘心处安装轴向定位和中心定心的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安放装置,便于将定位装置安放于转子内腔的盘孔中,另外,提供一种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可以实现转子内腔盘心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放装置,可以将定位装置安放到转子内腔的盘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可以实现转子内腔盘心定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放装置,用于将定位装置安放于转子内腔的盘孔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安放装置包括夹持单元和状态转换单元,夹持单元中,第一夹臂具有第一夹持端;第二夹臂具有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彼此枢接成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可夹紧所述定位装置;保持机构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紧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夹持端均与所述定位装置销孔配合,使得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夹持单元在两侧摆动;状态转换单元中,第一推杆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一侧,对准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第二推杆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二侧,对准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二部分;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推杆和/或所述第二推杆滑动,使得所述定位装置摆动而在倾斜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机构包括拉杆和螺母,拉杆具有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固定于所述第二夹臂,所述第二杆段为螺杆段;螺母与所述拉杆的第二杆段螺纹连接,并且所述螺母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通过旋转所述螺母,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彼此收紧或展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臂具有沿所述第一夹臂的延伸方向伸长的腰形孔,所述螺母置放于所述腰形孔中,并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所述拉杆的第二杆段穿过所述腰形孔的两个侧壁,借此所述螺母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臂具有与所述第一夹持端相反的第一枢接端,所述第二夹臂具有与所述第二夹持端相反的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一夹臂在所述第一枢接端具有插槽,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第二枢接端具有可插入所述插槽的插板;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插槽的两个槽壁以及所述两个槽壁之间的所述插板,实现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枢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有推杆支撑单元;所述推杆支撑单元包括支座和锁紧螺钉,支座具有穿孔,供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通过;锁紧螺钉与所述支座螺纹连接,并且穿过所述穿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5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抓取砖堆的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用输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