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智慧工地监测的红外摄像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5029.3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3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必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匠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A45C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杨德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慧 工地 监测 红外 摄像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慧工地监测的红外摄像头,涉及一种红外摄像头,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的上表面中部,支撑杆内设置有一可上下移动的滑块,滑块的一侧面通过连杆穿过支撑杆对应侧开设的竖向通槽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收纳红外摄像头的保护箱,保护箱的下部成形为供红外摄像头探出或者收进的敞口部。本申请适用于施工现场扬尘较为严重的区域,当扬尘较为严重时,可将区域内的红外摄像头收纳进保护箱中,起到防尘效果,从而有助于降低对镜头的清洗频率,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摄像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智慧工地监测的红外摄像头。
背景技术
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
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商业和民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城市交通道路的某一路段施工过程中以及城市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污染、噪声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等,针对于夜晚工地现场人员的监管,通常需要使用红外摄像头,由于红外摄像头采购成本较为昂贵以及安装维护较为复杂,故而白天大多数情况多是实用传统的监控探头,而白天不使用红外摄像头时,红外摄像头直接裸露在施工现场,某些现场区域扬尘较大,造成红外摄像头的镜头沾染较多的灰尘,影响夜晚时监测的清晰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智慧工地监测的红外摄像头,其优点是:适用于施工现场扬尘较为严重的区域,当扬尘较为严重时,可将区域内的红外摄像头收纳进保护箱中,起到防尘效果,从而有助于降低对镜头的清洗频率,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横截面呈矩形且为中空结构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的上表面中部,支撑杆内设置有一可上下移动的滑块,滑块的一侧面通过连杆穿过支撑杆对应侧开设的竖向通槽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收纳红外摄像头的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下部成形为供红外摄像头探出或者收进的敞口部,红外摄像头的顶部固定安装于吊板,且保护箱的内上部两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板,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红外摄像头吊升或放下的驱动机构,同时保护箱的内两侧面下缘还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拉簧的一端,而拉簧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于挡板的上表面一侧,两个挡板的其中一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保护箱的底侧沿,当红外摄像头完全收纳进保护箱后,此时两侧的拉簧处于自然状态,且两个挡板的另一侧恰好贴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红外摄像头完全收纳进保护箱后,此时两侧的拉簧处于自然状态,且两个挡板的另一侧恰好贴触,从而得以借助两扇挡板将保护箱的底部敞口进行全面遮掩,大大改善了因工地扬尘逸进保护箱沾染到红外摄像头镜头的情况,尤其适用于施工现场扬尘较为严重的区域,当扬尘较为严重时,可将区域内的红外摄像头收纳进保护箱中,起到防尘效果,从而有助于降低对镜头的清洗频率,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并且在白天不使用红外摄像头时,将其收纳进保护箱起到安全防护效果,有助于提高红外摄像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板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的马达,马达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转杆的一端,转杆的两侧均通过转动座转动连接于支板的上表面,且转杆的两端套装有对称的卷线辊,两个卷线辊上均绕接钢丝线的一端,而钢丝线的另一端自支板上开设的孔穿出并连接吊板的上表面对应侧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马达,带动卷线辊卷放钢丝线实现红外摄像头的吊升或放下,在使用时将红外摄像头裸露出保护壳敞口部的下方,而在不使用时,将红外摄像头上升收纳进保护壳中,达到防护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外摄像头的两侧面均连接有用于撑开挡板的半球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在红外摄像头下移时,借助两侧的半球壳将对应的挡板向下撑开,并且不妨碍后续的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匠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匠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5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漏斗车用架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的油门线拉索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