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4331.7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6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肖刚;纪宇轩;王征;倪明江;岑可法;骆仲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F01K13/02;F01K25/10;F01K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二氧化碳 布雷 循环系统 | ||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依次序且循环连接的热源换热器、透平、冷却器以及压缩机,发电机与所述透平的输出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平与所述冷却器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回热器,多个所述回热器的个数不低于三个,每一所述回热器的热侧进出口均与所述透平和所述冷却器连接,每一所述回热器的冷测进出口均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换热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回热器的排布方式为串联排布、并联排布或者混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混联排布的多个所述回热器中,并联排布的多个所述回热器设置于所述串联排布的至少一个所述回热器的上游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回热器串联排布组成串联模块,所述串联模块与所述回热器和/或相邻所述串联模块的排布方式为并联排布或者混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回热器并联排布组成并联模块,所述并联模块与所述回热器和/或相邻所述并联模块的排布方式为串联排布或者混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模块和所述串联模块的排布方式为串联排布或者混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所述回热器混联排布组成混联模块,所述混联模块与所述回热器和/或所述串联模块和/或所述并联模块的排布方式为串联排布、并联排布或者混联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平和所述压缩机为共轴设置或者分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换热器为直接式吸热器、颗粒吸热器或者熔盐吸热器;
所述回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者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还包括:
热源系统,所述透平的出口与所述热源系统的进出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43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荧光图案的胶带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