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霓虹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3684.5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2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罗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宝时达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24 | 分类号: | F21S4/24;F21V9/30;F21V9/40;F21V23/00;F21V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孙浩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霓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霓虹管,包括灯条主体和包覆在灯条主体外侧的透光保护层;灯条主体包括软基板、多个发光倒装芯片、多根导线和第一荧光涂胶层;软基板的一面设有印刷线路,多个发光倒装芯片沿软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且与印刷线路电连接,第一荧光涂胶层包覆在发光倒装芯片的外侧;多根导线沿软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与印刷线路接触,且位于第一荧光涂胶层的外侧。其能达到发光均匀和无光斑的效果;且能减少光损耗,提高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霓虹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灯带封装结构有一种构造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9688572U所示,通过由若干绝缘线和至少两条导电线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形成的第一编织层进行封装保护使灯带更具韧性和耐弯折。但是由于导电线围绕在发光倒装芯片的外侧,同样导电线也带来了光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新型霓虹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霓虹管,包括灯条主体和包覆在所述灯条主体外侧的透光保护层;所述灯条主体包括软基板、多个发光倒装芯片、多根导线和第一荧光涂胶层;所述软基板的一面设有印刷线路,多个所述发光倒装芯片沿所述软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且与所述印刷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一荧光涂胶层包覆在所述发光倒装芯片的外侧;多根所述导线沿所述软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与所述印刷线路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荧光涂胶层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透光保护层包括纤维编织层。
进一步,所述透光保护层还包括扩散层;所述透光保护层从内至外依次为所述纤维编织层、所述扩散层。
进一步,所述纤维编织层是由绝缘纤维线编制而成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软基板的背对所述印刷线路的另一面设有第二荧光涂胶层。
进一步,所述导线有两根,两根所述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荧光涂胶层的两侧。
进一步,两根所述导线的其中一根为正电极线,另一根为负电极线;两根所述导线与所述印刷线路形成回路。
进一步,所述软基板由FPC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荧光涂胶层的外侧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荧光涂胶层的外侧面为圆弧面。
上述新型霓虹管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灯条主体外侧包覆第一荧光涂胶层,使得灯条主体发出的光经过第一荧光涂胶层后达到发光均匀和无光斑的效果;且导线的设置方式为:沿所述软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与所述印刷线路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荧光涂胶层的外侧,相对于将导线螺旋编织于编织层,能减少光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霓虹管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灯条主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宝时达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宝时达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36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