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水面支撑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3111.2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5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伟;刘满禄;张静;王姮;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E02B3/26;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林合;何凡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风力 发电 装置 水面 支撑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水面支撑平台,包括支撑面和桩柱,所述桩柱在支撑面底部设置三组,所述桩柱外侧均通过第一弹簧套有防撞套,所述桩柱底部均通过导座连接有混凝土基座,所述混凝土基座底部均设有导杆,所述支撑面底部还设有挡板,所述混凝土基座和所述混凝土基座相互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支撑面中间位置通过第三弹簧安装有副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外侧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有防撞垫,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和防撞能力,在支撑面顶部通过第三弹簧安装有副支撑面,可以为安装的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提供减震性能,提高设备的防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或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水面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风力或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之一,随着风力或光伏发电逐渐由陆上延伸到海上,海上风力或光伏发电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的焦点。现有的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在建设过程中,支撑平台的稳定性和防撞能力较差,平台受海浪侵扰后,容易导致支撑平台安装不稳,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安装在支撑平台上的抗震效果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水面支撑平台,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和支撑面和桩柱的防撞能力,避免船只或者鱼群碰撞造成支撑平台不稳,可以为安装的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提供减震性能,提高设备的防护能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水面支撑平台,包括支撑面和桩柱,所述桩柱在支撑面底部设置三组,所述桩柱外侧均通过第一弹簧套有防撞套,所述桩柱底部均通过导座连接有混凝土基座,所述混凝土基座底部均设有导杆,所述支撑面底部还设有挡板,所述混凝土基座和所述混凝土基座相互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支撑面中间位置通过第三弹簧安装有副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外侧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有防撞垫。
优选的,所述导杆浇铸在混凝土基座底部,所述导杆底端形状为锥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上位于副支撑面安装位置开设有相匹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防撞套和防撞垫均为氯丁橡胶套垫结构。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基座底部的支撑杆相互之间组合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挡板设有两组,且所述挡板的垂直长度小于桩柱的垂直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桩柱底部采用浇铸混凝土基座方式提高桩柱的重量,混凝土基座相互之间通过导支撑杆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并设置第二弹簧为相互之间通过缓冲结构,用于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2、支撑面外侧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有防撞垫,桩柱外侧通过第一弹簧套有防撞套,提高了支撑面和桩柱的防撞能力,避免船只或者鱼群碰撞造成支撑平台不稳;
3、在支撑面顶部通过第三弹簧安装有副支撑面,可以为安装的风力或光伏发电装置提供减震性能,提高设备的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基座和导杆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面、2桩柱、3第一弹簧、4防撞套、5导座、6混凝土基座、7导杆、8导杆、9支撑杆、10第二弹簧、11副支撑面、12第三弹簧、13第四弹簧、14防撞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3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