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02782.7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4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范英杰;徐江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兴启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1/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瞪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8 | 代理人: | 周治宇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隔离 垃圾 回收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其包括回收站主体、投放口、分类箱、传输装置、检测识别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投放口设置于回收站主体上,分类箱设置于回收站主体内部且依次排开;传输装置设置于投放口和分类箱之间,且与分类箱和投放口固定连接;检测识别装置设置于回收站主体内部,空气净化装置设置于回收站主体内部的一侧壁,且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口延伸至室外。本实用新型的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通过检测识别装置和传输装置的结合能够检测垃圾类型并传输至不同的分类箱中,垃圾快速分类,垃圾分类更精确,工作效率更高;通过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实现对回收站内的气体先净化后排出,有效保护周围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当代的热门话题,垃圾回收站分布于各个地方,夏季天气炎热,垃圾回收站中储存的湿垃圾还未来得及处理就已发酵,散发出臭味,现有的垃圾回收站无法做到将臭味隔离,影响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对周边环境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有效隔离夏季因湿垃圾发酵产生的臭味,并通过净化后再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包括回收站主体、投放口、分类箱、传输装置、检测识别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投放口设置于所述回收站主体上,所述分类箱设置于所述回收站主体内部且依次排开;所述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投放口和所述分类箱之间且与所述分类箱和所述投放口固定连接;所述检测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回收站主体内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回收站主体内部的一侧壁且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口延伸至室外。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台和调节导向板,所述调节导向板设置于所述分类箱之间并紧贴所述传输台。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检测识别装置包括重量检测装置和图像检测识别装置,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台上,所述图像检测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投放口顶部且正对于所述传输台。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还包括气味隔离室,所述气味隔离室设置于所述传输台上,所述气味隔离室包括隔离室本体、第一隔离门、第二隔离门、密封条、第一磁吸块和第二磁吸块,所述隔离室本体两端内嵌设置所述第一磁吸块;所述第一隔离门与所述投放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门对准所述分类箱且所述第一隔离门和所述第二隔离门无法同时打开,所述第一隔离门和所述第二隔离门均沿其四边设置密封条;所述第一隔离门和所述第二隔离门靠近所述隔离室本体的一侧均设置第二磁吸块且正对所述第一磁吸块。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还包括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上检测装置和下检测装置,所述上检测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回收站主体的顶面;所述下检测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回收站主体底部的地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回收站主体的外壁。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废气隔离垃圾回收站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检测识别装置和传输装置的结合能够检测垃圾类型并传输至不同的分类箱中,垃圾快速分类,垃圾分类更精确,工作效率更高;通过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实现对回收站内的气体先净化后排出,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有效保护周围环境,更环保。
2、通过传输台自动传输垃圾,更便捷快速,无需人工搬运,降低劳动强度;通过调节导向板能够调节传输路线,实现不同类垃圾的分类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兴启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兴启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27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