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主轴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78930.6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8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朱贤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0 | 分类号: | F16J15/40;F16J15/447;B23B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轴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主轴密封结构,包括转子和密封套,密封套设置于电主轴前轴承和前端盖之间,密封套与转子之间留有间隙,转子上设置有密封台阶,密封台阶由相连的圆柱面和环形面构成,密封套具有多个直接连通圆柱面的第一气道和多个直接连通环形面的第二气道,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气源,多个第一气道的出气口与多个第二气道的出气口在转子的周向上错开设置。形成多层密封气幕,在更加靠近前端盖的第一层密封气幕不均匀的情况下,更加远离前端盖的第二层密封气幕可以对第一层密封气幕原本气压薄弱的部分进行补充,最后形成一个更加均匀的密封气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主轴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主轴气幕密封方案都是在设置于转子外的密封环上开设一圈沿主轴径向延伸的气孔,通过多个气孔向转子与密封环之间的缝隙供气,提高电主轴转子与机身之间缝隙处的气压,避免冷却液从转子与机身之间的缝隙进入电主轴内部。
因为受尺寸限制,密封环是薄壁零件。为了保证一定结构强度,密封环上不宜加工密集气孔,所以,无法在转子外圆周上形成完整的圆周密封,两密封气孔中间还存在一定的低气压区。
这种方案可以适用于常见的电主轴刀具安装端朝下或水平安装的情况,但对于刀具安装端朝上的情况,或者刀具接口经常要面对大流量的冷却液冲击的情况,现有的气幕密封结构由于存在低气压区,难以满足密封要求,容易出现冷却液和切屑进入电主轴内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主轴密封结构,提高气幕密封结构产生的气幕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主轴密封结构,包括转子和密封套,在转子的轴向上,密封套位于电主轴前轴承和前端盖之间,密封套与转子之间留有间隙,转子上设置有密封台阶,密封台阶包括相连的圆柱面和环形面,密封套具有多个直接连通圆柱面的第一气道和多个直接连通环形面的第二气道,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气源,多个第一气道的出气口与多个第二气道的出气口在转子的周向上错开设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气道为沿转子的径向延伸的通孔,第二气道为沿转子的轴向延伸的通孔;
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分别在转子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第一气道的出气口与第二气道的出气口在转子的周向上交错分布。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为圆孔;
第一气道的轴线都位于转子的同一个径向平面内;第二气道的轴线距离转子的轴线的距离相同;
圆柱面比环形面更靠近前端盖。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通过同一个气腔连通气源;第一气道的直径小于第二气道的直径;圆柱面与密封套之间的间隙宽度与环形面与密封套之间的宽度相同。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套设在密封套外围的密封环,密封环与密封套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气腔和第二环形气腔,第一环形气腔与第一气道连通,第二环形气腔与第二气道连通;
密封环与电主轴机壳的上压盖之间形成第三环形气腔,第三环形气腔通过上压盖上开设的进气口连通气源;密封环上开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环形气腔和第三环形气腔的第三气道和多个连通第二环形气腔和第三环形气腔的第四气道;
第一环形气腔、第二环形气腔、第三环形气腔的轴线与转子的轴线重合。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气道的进气口与第三气道的出气口在转子的周向上错开设置,第二气道的进气口与第四气道的出气口在转子的周向上错开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78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肺通气隔离阀
- 下一篇:一种用于MBR膜组件的模块和MBR膜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