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流体、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6902.2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1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0 | 分类号: | H01M4/70;H01M4/1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汪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负极 锂离子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集流体、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其中,集流体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各所表面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两侧边槽,侧边槽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同一表面的两侧边槽之间构成集流体的主体部。在集流体表面间隔开设两侧边槽,在集流体的主体部上涂覆敷料层时,敷料浆料流入至主体部两侧的侧边槽内,并在侧边槽内形成填充体,如此,侧边槽的存在能够增加敷料层两侧边缘位置处的敷料厚度,避免敷料层两侧部因流延或边缘效应出现厚度逐渐减小的情况,避免使用该集流体制成的负极极片的两侧边缘处的负极容量降低,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负极极片的析锂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集流体、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易在负极极片边缘处出现析锂,析出来的金属锂会被氧化成锂离子,一方面会造成电池容量衰减,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析出来的金属锂形成锂枝晶,枝晶持续生长可能会刺破隔膜,从而诱发电池短路,对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和安全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一般地,在集流体表面涂覆活性物质浆料时,由于浆料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固液混合物,涂覆的浆料会向集流体边缘流动延伸并在集流体的边缘处出现边缘流延区域,从而导致集流体边缘处的浆料涂覆厚度小于设计涂覆厚度,电芯卷绕后正负极极片边缘区域的NP比值(单位面积负极容量/单位面积正极容量)降低,使得负极极片边缘存在较大的析锂风险,此外,由于极片边缘一般具有更大的电流密度,其也会加快锂在负极极片边缘的沉积速度从而加速析锂现象的发生。如此,制作极片时,一般会设计负极极片的宽度稍大于正极极片宽度,即正、负极极片之间沿宽度方向预留余量尺寸,但是,为确保电芯的正常卷绕,正负极极片的宽度不宜相差过大,而涂敷浆料时负极极片边缘因流延而变薄的区域的宽度尺寸远大于正负极极片之间能够预留的余量尺寸,这样,即使设计时沿宽度方向预留余量尺寸,也仍然无法有效避免负极极片发生析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体、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易在负极极片边缘发生析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流体,适用但不仅限于制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片,集流体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各表面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两侧边槽,侧边槽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同一表面的两侧边槽之间构成集流体用于供敷料涂覆的主体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流体表面间隔开设两侧边槽,在集流体的主体部上涂覆敷料层时,敷料浆料流入至主体部两侧的侧边槽内,并在侧边槽内形成填充体,如此,侧边槽的存在能够增加敷料层两侧边缘位置处的敷料厚度,能够避免敷料层的两侧边缘因流延或边缘效应而出现厚度逐渐减小的情况,避免使用该集流体制成的负极极片的两侧边缘处的负极容量降低,从而有效降低该负极极片的析锂风险。
可选地,侧边槽沿深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呈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边槽槽体形状规则,槽体深度沿敷料的流延方向保持不变,涂覆浆料时,敷料沿流延方向流入侧边槽内的量相等,未流入侧边槽而覆盖在侧边槽上方的敷料,沿敷料流延方向厚度逐渐减小,如此,避免在侧边槽的上方出现高于敷料层设计高度的凸起,避免因敷料层的两侧边缘厚度过大而导致制成的极片出现边缘起鼓或开裂掉粉的现象。
可选地,侧边槽的深度从靠近主体部的一侧向远离主体部的另一侧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边槽槽体深度从靠近主体部的一侧向远离主体部的另一侧增大,槽体深度沿敷料的流延方向增大,涂覆浆料时,敷料沿流延方向流入侧边槽内的量逐渐增加,如此,同样能够使未流入侧边槽而覆盖在侧边槽上方的敷料沿敷料流行方向厚度逐渐减小,避免在侧边槽的上方出现高于敷料层设计高度的凸起,避免因敷料层的两侧边缘厚度过大而导致制成的极片出现边缘起鼓或开裂掉粉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6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除锈机
- 下一篇:极耳结构及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