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43442.1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3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莲;姜国盛;张旭;聂天驰;赵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7/04;B01F15/02;B01F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孙敏 |
地址: | 21521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气泡 发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的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液混合部以及与气液混合部连接的微泡发生部;气液混合部包括气液混合腔,气液混合腔内设置有双流喷头,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分别与双流喷头输入端连接,气液混合腔内设置有用于混合气体与液体的切削刀;气液混合腔的腔体内表面是曲面,且腔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扰流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切割混合功能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Micro Nano bubbles)是水中存在的超微小气泡。气泡形成的现象,在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能遇到,当气体在液体中受到切割力的作用时就会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气泡。微纳米气泡发生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产生的,21世纪初期日本就有了先进的发展,制造方法有旋回剪切、加压溶解、电化学、微孔加压、混合射流等方式,均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微纳米级的气泡。
水中的气泡四周存有气液界面,而气液界面的存在使得气泡会受到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对于具有球形界面的气泡,表面张力能压缩气泡内的气体,从而使更多的气泡内的气体溶解到水中。根据杨-拉普拉斯方程,P=2σ/r,P代表压力上升的数值,σ代表表面张力,r代表气泡半径。直径在0.1mm以上的气泡所受压力很小可以忽略,而直径10μm的微小气泡会受到0.3个大气压的压力,而直径1μm的气泡会受高达3个大气压的压力。微纳米气泡在水中的溶解是一个气泡逐渐缩小的过程,压力的上升会增加气体的溶解速度,伴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气泡缩小的速度会变的越来越快,从而最终溶解到水中,理论上微纳米气泡即将消失时的所受压力为无限大。
例如在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杂志《工业与公共设施清洁》中公开的由日本产业基础综合研究所的高桥正好发表的《微泡.纳米泡的基础及在洗涤中的应用》中描述微泡可应用于水处理和半导体清洗,纳米微泡可用于农业和水产业等的清洗。微泡在水中会不断缩小直至消失,而普遍认为纳米微泡是微泡的残留物。
现有技术中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仅仅通过对混合腔内的气液进行搅拌切削产生微纳米气泡;但是,仅仅通过一次混合纳米气泡的发生效率不高,且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管体结构的混合腔不能有效提升气液的混合扰流。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气液混合性能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切割混合功能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的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液混合部以及与气液混合部连接的微泡发生部;所述气液混合部包括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连接有双流喷头,所述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分别与双流喷头输入端连接,所述气液混合腔内设置有用于混合气体与液体的切削刀;所述气液混合腔的腔体内表面是曲面,且腔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扰流条。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微泡发生部包括球形结构的微泡发生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微泡发生腔内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通过外部的马达驱动转动,所述微泡发生腔一端设置有微泡喷头;所述微泡发生腔还与所述气液混合腔和气体传送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液体传送部包括与气液混合腔下部连通的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液体入口上设置有过滤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液体传送部包括与气液混合腔内的双流喷头连通的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液体入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气体传送部包括设置在气液混合腔上部的风箱,所述风箱内设置有叶轮二,所述风箱的第一引气管与双流喷头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3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