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中供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7624.8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4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形印刷(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B41F31/03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曹慧萍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领域,涉及一种集中供墨装置,包括支架和油墨桶,所述油墨桶设置在支架内,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架的每个竖直杆上均套有套管,且所述套管中段通过连接块与油墨桶相连接,所述套管底端设置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套接在支架的竖直杆上,所述套管上端连接有高于油墨桶的横梁,所述横梁两端固定在套管上,中段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所述搅拌装置深入至油墨桶内,所述油墨桶底部设置有堵塞管,且所述堵塞管与外部的油墨管相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油墨桶油墨残留严重的问题,利用悬空结构的油墨桶,时刻保持底部出墨,利用重力沉积的效果,大幅度减少了油墨的残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领域,涉及一种集中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厂房内批量印刷时,印刷厂房内有很多台印刷机,每台印刷机都有一个独立的墨盒,当印刷机墨盒内的墨用完时,需要单独向每个印刷机的墨盒内加墨,耗费的人力较大,因此出现了集中供墨装置。
现有的集中供墨装置包含墨桶和供墨装置,由供墨装置将墨桶内的墨汁通过输墨管统一输送至各个印刷机的墨盒内,与每个印刷机的墨盒相连的输墨支管上均设置有阀门,通过启闭各印刷机的阀门来控制是否输墨。但是大部分供墨装置从墨桶上端连接至油墨内,在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油墨残留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中供墨装置,包括支架和油墨桶,所述油墨桶设置在支架内,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架的每个竖直杆上均套有套管,且所述套管中段通过连接块与油墨桶相连接,所述套管底端设置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套接在支架的竖直杆上,所述套管上端连接有高于油墨桶的横梁,所述横梁两端固定在套管上,中段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所述搅拌装置深入至油墨桶内,所述油墨桶底部设置有堵塞管,且所述堵塞管与外部的油墨管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油墨桶底部呈半球形,且所述堵塞管设置在半球形最低端。
进一步的,所述堵塞管表面由上至下设置有连续的螺纹,且堵塞管内设置有L型通孔,所述L型通孔的水平段设置在堵塞管上端,且与堵塞管8侧面相通,所述L型通孔的竖直段与堵塞管的下表面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水平杆上表面正中心设置有自由端朝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自由端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两个边杆穿过支架的水平杆,并连接在横梁上。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油墨桶油墨残留严重的问题,利用悬空结构的油墨桶,时刻保持底部出墨,利用重力沉积的效果,大幅度减少了油墨的残留。
2.本实用新型利用套管与弹簧柱的结合,形成自动检测油墨桶重量的装置,更为直观,快速。
3.本实用新型在支架上设置有气缸带动的龙门架,实现了搅拌装置与油墨桶的快速分离,便于油墨桶的回收与替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堵塞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形印刷(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山形印刷(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7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锁型钢筋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树脂生产用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