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手机屏幕表面起水雾的手机屏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4176.6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0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利达华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6F1/20;G09F9/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手机屏幕 表面 水雾 手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手机屏幕表面起水雾的手机屏,属于手机屏技术领域,包括手机外屏和手机外壳,手机外屏的外表面安装有钢化膜;手机外屏的背部通过保温膜安装有电加温玻璃,电加温玻璃的一侧下方连接有电路板,电路板的一侧连接有排线,电加温玻璃的外表面固定有密封圈,当手机坠地时,钢化膜可直接减弱坠落时对手机外屏造成的损害,接着手机内屏下方的PORON泡棉对传导进手机内部的力进行减弱,以此使得手机摔落时不易于对手机内屏以及手机内部零件产生损害,以此保证了对手机屏幕的不易碎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手机屏幕表面起水雾的手机屏。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天冷时,例如冬季使用手机过程中,当手机在室外使用一段时间后进入温暖的室内,或者天冷但没有暖气却躺在被窝里使用手机时,由于手机屏幕温度低,热空气突然遇到温度较低的手机屏幕时,会在手机屏幕上发生液化,从而会在手机屏幕上生成一层水膜,影响使用者正常观看手机,而且对防水较弱的手机也会造成损害。
现有的防止手机屏幕表面起水雾的手机屏使用时,有些现有手机屏由于在手机屏内部加热,使得增加了手机内部的发热,以此导致手机出现卡顿的现象,且不易散热,同时,现有的手机屏保护方法多数为固定和套接保护层,坠地时可能会使得手机屏幕碎裂或手机内置零件的松动,且不易对手机屏幕进行更加适当的保护,以及手机内部零件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手机屏幕表面起水雾的手机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手机加热后散热差和不易保护内部屏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手机屏幕表面起水雾的手机屏,包括手机外屏和手机外壳,所述手机外屏的外表面安装有钢化膜;所述手机外屏的背部通过保温膜安装有电加温玻璃,所述电加温玻璃的一侧下方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连接有排线,所述电加温玻璃的外表面固定有密封圈,所述电加温玻璃的背面设置有石墨散热片,所述石墨散热片的外表面贯穿有石墨散热孔,所述石墨散热片的背部连接有手机内屏,所述手机内屏的一侧下方开设有插线槽,所述手机内屏的背部设置有PORON泡棉,所述手机外壳的两侧贯穿有散热孔,所述手机外壳的外表面上方设置有通话孔。
优选地,所述石墨散热片为石墨材质,且所述石墨散热片的外表面整齐分布有大量石墨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PORON泡棉的外表面与手机内屏相粘接。
优选地,所述手机外屏的外表面面积小于手机外壳的外表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保温膜为PET薄膜。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孔分别设置于手机外壳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与排线的一端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防止手机屏幕表面起水雾的手机屏设置有石墨散热片、石墨散热孔、散热孔,当从低温环境进入高温环境时,电加热玻璃升温,进而使得与手机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然后手机处于温度高的状态,接着石墨散热片以及石墨散热孔对手机内部的热量向四周传导,以此使得热量分散,接着利用散热孔提升对内部的散热的效率,将热量向手机外壳外部传导,以此避免手机使用之前处于高温状态,同时该手机屏还设置有钢化膜、PORON泡棉,当手机坠地时,钢化膜可直接减弱坠落时对手机外屏造成的损害,接着手机内屏下方的PORON泡棉对传导进手机内部的力进行减弱,以此使得手机摔落时不易于对手机内屏以及手机内部零件产生损害,以此保证了对手机屏幕的不易碎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内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外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利达华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利达华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41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