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温光缆的增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3962.4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9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朱锋;徐近升;吴昊洋;袁新;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珈辰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桓台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32 | 分类号: | G01K11/32;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地址: | 101318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温 光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并具体提供了一种测温光缆的增敏结构,包括测温光缆、隔热层、导热层以及纳米涂覆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导热层上方,所述纳米涂覆层设置在所述导热层下方,所述测温光缆设置在所述隔热层以及所述导热层之间;其中,所述导热层、隔热层以及纳米涂覆层的形状为开口朝向一致的开口圆柱型,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将测温光缆设置在隔热层与导热层之间并设置纳米涂覆层增大导热层与光纤的接触面积的方式实现了提升测温光缆获取温度信息的精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当中对于一些现有光缆的接口位置需要在光缆的位置多绕几圈,这种方法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同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材料,导致搭建成本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尤其是一种测温光缆的增敏结构。
背景技术
分布式光纤测温在电力行业的测温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实现几十公里内沿着光纤各个点的温度的可靠性检测,但是对于一些光缆的接口位置,单纯沿着电缆直线铺设很难快速实时检测到温度的实际变化,往往需要在光缆的位置多绕几圈,这种方法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长距离光缆的接口位置的温度检测来说,更加需要耗费更多的材料,导致搭建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同时、使用成本低的测温光缆的增敏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1.一种测温光缆的增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光缆、隔热层、导热层以及纳米涂覆层;
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导热层上方,所述纳米涂覆层设置在所述导热层下方,所述测温光缆设置在所述隔热层以及所述导热层之间;
其中,所述导热层、隔热层以及纳米涂覆层的形状为开口朝向一致的开口圆柱型;
所述导热层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且具有弹性的铝合金片、铜或钢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涂覆层的厚度为50nm-100n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涂覆层的材质为碳纳米管或石墨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将测温光缆设置在隔热层与导热层之间并设置纳米涂覆层增大导热层与光纤的接触面积的方式实现了可只通过测温光缆即可获得精确的光纤温度信息,提升了测温光缆获取温度信息的精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当中对于一些现有光缆的接口位置,单纯沿着电缆直线铺设很难快速实时检测到温度的实际变化,往往需要在光缆的位置多绕几圈,这种方法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长距离光缆的接口位置的温度检测来说,更加需要耗费更多的材料,导致搭建成本升高的问题,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为:10-测温光缆、20-隔热层、30-导热层、40-纳米涂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测温光缆10的增敏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测温光缆10、隔热层20、导热层30以及纳米涂覆层40;
隔热层20设置在导热层30上方,纳米涂覆层40设置在导热层30下方,测温光缆10设置在隔热层20以及导热层30之间;
导热层30用于卡在需要测温的光纤上方并传导光纤产生的热量;
测温光缆10用于获取光纤产生的热量信息并发送到后台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珈辰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桓台县供电公司,未经北京珈辰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桓台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3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输煤浆的缓冲储浆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电快速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