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电磁干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7345.5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4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顾蔚彪;应森杰;张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蓝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315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干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装置,包括滤波磁环单元,所述滤波磁环单元包括第一滤波磁环和第二滤波磁环,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和第二滤波磁环内侧对应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槽,将电缆至于第一限位槽内,进一步转动第一滤波磁环从而使插板插入第一插槽内,进一步转动螺栓在第一定位孔内转动,从而实现对插板的挤压限位,从而实现对电缆的防电磁干扰处理,当需要对不同长度的电缆进行防电磁干扰处理时,只需将插杆插入另一滤波磁环单元的第二插槽内,进一步转动螺栓在第二定位孔内转动,从而实现对插杆的挤压限位,从而实现两个相邻滤波磁环单元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实现对不同长度的电缆进行防电磁干扰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抗电磁干扰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881年英国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1889 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现有的抗电磁干扰装置安装操作复杂,同时无法实现对不同长度电缆进行有效抗电磁干扰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电磁干扰装置,包括滤波磁环单元,所述滤波磁环单元包括第一滤波磁环和第二滤波磁环,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和第二滤波磁环内侧对应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滤波磁环一侧和第二滤波磁环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所述第二滤波磁环另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滤波磁环另一侧对应第一插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第一滤波磁环一端和第二滤波磁环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插杆,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另一端和第二滤波磁环另一端对应插杆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插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和第二滤波磁环均为半圆形镍锌磁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和第二滤波磁环的半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为半圆形凹槽且半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板与第一插槽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滤波磁环外侧正对第一插槽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一插槽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滤波磁环和第二滤波磁环外侧正对第二插槽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二插槽内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电缆至于第一限位槽内,进一步转动第一滤波磁环从而使插板插入第一插槽内,进一步转动螺栓在第一定位孔内转动,从而实现对插板的挤压限位,从而实现对电缆的抗电磁干扰处理,安装操作简单;
2、将插杆插入另一滤波磁环单元的第二插槽内,进一步转动螺栓在第二定位孔内转动,从而实现对插杆的挤压限位,从而实现两个相邻滤波磁环单元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实现对不同长度的电缆进行抗电磁干扰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抗电磁干扰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抗电磁干扰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抗电磁干扰装置的闭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抗电磁干扰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蓝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蓝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73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轿厢紧急坠落安全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丝苗米精加工用振动除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