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井下矿轮胎胎侧耐刺扎性能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6273.2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5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岳振;梁超;刘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3/00 | 分类号: | B60C13/00;B60C23/19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张洒洒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井下 轮胎 胎侧耐刺扎 性能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井下矿轮胎胎侧耐刺扎性能的结构,属于工程机械轮胎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所述反包胎体钢丝层上从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过渡胶片、第一纤维加强层、第二过渡胶片、第二纤维加强层和第三过渡胶片,第一纤维加强层与反包胎体钢丝呈30‑45°,第二纤维加强层与反包胎体钢丝呈135‑150°。本实用新型在反包胎体钢丝层与胎侧之间增加两层相互交叉排布的纤维加强层对反包胎体钢丝层进行防护,增强了胎侧耐划伤性能,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井下矿轮胎胎侧耐刺扎性能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井下矿轮胎胎侧部位的耐划伤性能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因胎侧部位被尖锐的异物划伤后,会出现胎侧部位反包胎体钢丝层裸露现象,继而导致轮胎该部位发生早期侧脱失效,大大降低了轮胎的使用寿命。此外,在轮胎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因轮胎肩部生热过高导致肩部早期脱层失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井下矿轮胎胎侧耐刺扎性能的结构,在反包胎体钢丝层与胎侧之间增加两层相互交叉排布的纤维加强层对反包胎体钢丝层进行防护,增强了胎侧耐划伤性能,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提高井下矿轮胎胎侧耐刺扎性能的结构,包括反包胎体钢丝层,所述反包胎体钢丝层上从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过渡胶片、第一纤维加强层、第二过渡胶片、第二纤维加强层和第三过渡胶片,第一纤维加强层与反包胎体钢丝呈30-45°,第二纤维加强层与反包胎体钢丝呈135-150°。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胶片、第一纤维加强层、第二过渡胶片、第二纤维加强层和第三过渡胶片的上端点均超出反包胎体钢丝层的上端点,第一过渡胶片、第二过渡胶片和第三过渡胶片的上下端点均超出第一纤维加强层及第二纤维加强层的上下端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胶片的上端点超出反包胎体钢丝层上端点不小于60mm,第一过渡胶片的宽度为反包胎体钢丝层宽度的50-80%。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胶片的上下端点分别超出第一纤维加强层上下端点的宽度为不小于第一纤维加强层宽度的10%。
优选地,轮胎的下胎肩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散热孔沿轮胎周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反包胎体钢丝层与胎侧之间增加两层相互交叉排布的纤维加强层对反包胎体钢丝层进行防护,增强了胎侧耐划伤性能,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在轮胎的下胎肩部位增设散热孔,可以改善轮胎滚动过程中的散热问题,防止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因轮胎肩部生热过高而导致肩部早期脱层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第一纤维加强层与第二纤维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包胎体钢丝层、2-第一过渡胶片、3-第一纤维加强层、4-第二过渡胶片、5-第二纤维加强层、6-第三过渡胶片、7-散热孔、8-胎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62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