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洗工艺废物零排放资源化处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4512.0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4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峰;赵金标;林清鹏;丁煜;赵海;王军;常勤学;郭金仓;吴宗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02F1/44;B01D53/14;B01D53/00;B01J6/0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吴静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洗 工艺 废物 排放 资源 处置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洗工艺废物零排放资源化处置装置,包括酸洗机组、污泥蒸发器、研磨器、漂洗水浓缩器、固液混合器、焙烧反应器、酸吸收器和脱硝反应器;酸洗机组的酸污泥出口通过物料管道依次连接污泥蒸发器、研磨器和固液混合器;酸洗机组的废漂洗水出口与漂洗水浓缩器连通,漂洗水浓缩器的浓缩漂洗水出口与固液混合器连通;酸洗机组的废酸出口和固液混合器的物料出口均与焙烧反应器的物料进口连通;酸洗机组的尾气出口与焙烧反应器的尾气出口均与酸吸收器连通,酸吸收器的尾气出口通过输气管道依次连接脱硝反应器和污泥蒸发器。本实用新型将酸洗机组产生的酸性固废、废液和废气进行完全资源回收而实现零排放,还利用余热减少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洗废物的资源化处置及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洗工艺废物零排放资源化处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酸洗工艺当中,采用大量的酸液对板材、棒线材等进行酸洗,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酸性废气、酸洗废液,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由基材表面氧化铁皮、沉降的金属酸性化合物等组成的酸污泥固废。这些酸洗废液和酸污泥中含有废酸、重金属等,这些都是冶金企业最重大的污染物,被列入危废名录。
针对酸洗废液和污泥固废,钢铁企业通常采用石灰对其进行中和处理,形成中和污泥沉淀物,处理成本很高且产生了更大量的重金属污泥,对环境影响更大且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而针对酸洗废气通常采用设置酸雾净化塔吸收,再将吸收液与其他酸洗废液汇总后,再采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还有部分企业针对酸洗污泥固废采用压滤机压滤成泥饼后,集中运送至冶金冶炼系统中作为原料与铁矿石等混合投加作为其处理手段。但由于酸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成分,对冶炼设备会造成严重的腐蚀,往往导致设备损坏影响生产。
特别是在不锈钢品种钢材生产制备过程中,往往采用硝酸作为酸洗原料而产生了具有极强腐蚀性的含硝酸的酸废液和含NOx废气,若没有得到合理处理,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达标排放而设置的脱硝反应器需要使用热源以满足尾气脱硝的温度需求,而且脱硝反应放热,尾气若直接排放则造成该部分热量直接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酸洗工艺废物零排放资源化处置装置,可同时将酸洗机组产生的酸性固废、废液和废气进行完全资源回收而实现零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酸洗工艺废物零排放资源化处置装置,包括酸洗机组、污泥蒸发器、研磨器、漂洗水浓缩器、固液混合器、焙烧反应器、酸吸收器和脱硝反应器;所述酸洗机组的酸污泥出口通过物料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污泥蒸发器、所述研磨器和所述固液混合器;所述酸洗机组的废漂洗水出口与所述漂洗水浓缩器连通,所述漂洗水浓缩器的浓缩漂洗水出口与所述固液混合器连通;所述酸洗机组的废酸出口和所述固液混合器的物料出口均与所述焙烧反应器的物料进口连通;所述酸洗机组的尾气出口与所述焙烧反应器的尾气出口均与所述酸吸收器连通,所述酸吸收器的尾气出口通过输气管道依次连接所述脱硝反应器和所述污泥蒸发器。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蒸发器的污泥蒸发尾气排出口通过输气管道与所述酸吸收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酸吸收器的再生酸出口与所述酸洗机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漂洗水浓缩器的再生漂洗水出口与所述酸洗机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漂洗水浓缩器的再生漂洗水出口与所述酸吸收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酸吸收器上串联有热交换冷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漂洗水浓缩器为反渗透膜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洗工艺废物零排放资源化处置装置可同时将酸洗机组产生的酸性固废、废液和废气进行完全资源回收而实现零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4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