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管切开吸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4454.1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81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蔡暖暖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暖暖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朦 |
地址: | 570311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气管 切开 吸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气管切开吸氧管,包括氧气管、湿化管,所述氧气管依次包括第一段管、第二段管、第三段管,所述第一段管两端管径大小不一致,所述第一段管管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管连通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段管靠近所述第一段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呈垂直连通呈一体化结构的湿化管,所述第二段管远离所述第一段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管连通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三段管呈U型状,其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一端深入人体呼吸道,所述湿化管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封尘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易于固定,减少感染机会,提高氧合及气道湿化,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病情恢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气管切开吸氧管。
背景技术
目前,气管切开术已广泛的运用于临床,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需在气管切开套管内进行吸氧与吸痰,但临床应用的吸氧管是由头皮针与普通吸氧管连接组成,容易出现头皮针与吸氧管连接处分离,导致需要持续低流量吸氧的病人出现缺氧的问题。头皮针没有固定弧度,放入气管切开套管内易弹出,在吸痰或病人呛咳时也易脱落,增加感染的风险。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在吸氧的同时还需要持续气道湿化,不然气管切开套管内易形成痰痂,导致气管切开套管堵塞影响病人的呼吸,甚至危害病人的生命。同时,使用由头皮针与普通吸氧管连接组成的吸氧管吸氧时,还需要另外放置一条湿化管进入气管切开套管内,不便于护士操作及固定。
因此,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既能减少感染机会,又能将提高氧合与气道湿化集为一体的气管切开吸氧管亟待研究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气管切开吸氧管,包括氧气管、湿化管,所述氧气管依次包括第一段管、第二段管、第三段管,所述第一段管两端管径大小不一致,所述第一段管管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管连通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段管靠近所述第一段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呈垂直连通呈一体化结构的湿化管,所述第二段管远离所述第一段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管连通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三段管呈U型状,其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一端深入人体呼吸道,所述湿化管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封尘帽。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段管管径较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氧气管接口,所述第一短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段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段管管径大小与所述第一段管管径较小的一端管径大小相同,所述第三段管的管径大小与所述第二段管管径大小相同。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段管U型段用于将吸氧管固定在气管切开套管内。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在第三段管的U型段将吸氧管固定在气管切开套管内,易于固定,不易脱落。不仅减少了感染机会,而且提高了氧合与气道湿化,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病情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管切开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氧气管,1.1、第一段管,1.11、氧气管接口,1.2、第二段管,1.3、第三段管,2、湿化管,2.1、封尘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暖暖,未经蔡暖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44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猪粪污液肥化处置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透视乒乓球约束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