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3082.0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0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闻人建科;戴付建;赵烈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5/16 | 分类号: | G02B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智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5 | 代理人: | 吴京顺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镜头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焦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其包括沿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其包括沿光轴依序设置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改变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位置,以实现所述变焦镜头的连续变焦;变焦镜头处于最终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ft与变焦镜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fs满足:1.3<ft/fs<1.5。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镜头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如今,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为了实现变焦的拍照效果,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案为“接力棒”式变焦,即通过“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三颗镜头的切换使用来模拟变焦效果。
然而,这种多镜头方案的弊端非常明显。首先,多颗镜头在模拟变焦效果时需要多颗镜头之间的切换,使得变焦不连贯,同时,镜头切换会导致白平衡不稳定,在使用时直观效果差强人意。其次,焦距在从广角状态切换到标准状态或是从标准状态切换到长焦状态的过程中利用的还是数码裁切变焦的原理,性能上有很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其包括沿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其包括沿光轴依序设置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改变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位置,以实现变焦镜头的连续变焦;变焦镜头处于最终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ft与变焦镜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fs可满足:1.3<ft/fs<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中至少有一个非球面镜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变焦镜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和变焦镜头处于最终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的差值△f与变焦镜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变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和变焦镜头处于最终状态时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变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的差值△TTL可满足:1.5<|△f|/|△TTL|<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变焦镜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和变焦镜头处于最终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的差值△f可满足:1.2<F1/|△f|<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1.6≤F1/F2<-1.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变焦镜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和变焦镜头处于最终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的差值△f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2.0<|△f|/CT1<2.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以及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1.0<(f2-f3)/(f4-f5)<-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变焦镜头处于最终状态时的总有效焦距ft、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以及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可满足:0.2<ft/(f6-f7)<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变焦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光阑,变焦镜头在实现变焦的过程中,光阑沿光轴方向是可移动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2.5<R7/R8<-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以及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可满足:2.0<∑CT/(CT5+CT6)<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3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通风冷却效率的电机风罩
- 下一篇:多钒酸铵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