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深基坑防塌方的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9977.7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俊;付志锴;刘武西;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忠俊;付志锴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贾彦虹 |
地址: | 45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坑 塌方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基坑防塌方的支护结构,包括撑杆、伸缩杆、定位孔、固定螺栓、螺帽、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细孔螺纹柱、粗孔螺纹柱、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伸缩杆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定位孔,并与螺帽旋拧锁定,进而与撑杆呈伸缩式连接,通过可伸缩的杆件便于调节该支护结构整体的长宽高,定位孔设置有六个,并呈等距式设置,使伸缩杆能够通过定位孔进行精确定位,使整体杆件的长度相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护结构,具体为一种用于深基坑防塌方的支护结构,属于支护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的附属文件,深基坑工程为:(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
由于深基坑容易塌方,因此,则需要一种用于深基坑防塌方的支护结构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支护结构,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支护结构的杆件无法进行伸缩,而是采用连接杆件相互组合的方式来进行延长,不便于安装与拆卸,其二、现有的支护结构的伸缩杆件中采用螺丝旋拧挤压的方式进行固定,导致在杆件受压过大时,可能由于摩擦力不足造成杆件之间的滑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深基坑防塌方的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深基坑防塌方的支护结构,包括撑杆、伸缩杆、定位孔、固定螺栓、螺帽、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细孔螺纹柱、粗孔螺纹柱、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撑杆通过固定螺栓与伸缩杆连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述伸缩杆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撑杆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撑杆和伸缩杆,所述螺帽旋拧锁定在固定螺栓的尾端,所述第一螺纹柱焊接固定在撑杆的底部,所述第二螺纹柱焊接固定在伸缩杆的底部,所述第一转接头通过第一螺纹柱旋拧连接在撑杆的尾端,所述第二转接头通过第二螺纹柱旋拧连接在伸缩杆的尾端,所述细孔螺纹柱固定在第一转接头上,所述粗孔螺纹柱固定在第二转接头上,所述第一垫片嵌套固定在第二螺纹柱上并与伸缩杆贴合,所述第二垫片嵌套固定在第一螺纹柱上并与撑杆贴合。
优选的,为了通过可伸缩的杆件便于调节该支护结构整体的长宽高,所述伸缩杆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定位孔,并与螺帽旋拧锁定,进而与撑杆呈伸缩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伸缩杆能够通过定位孔进行精确定位,使整体杆件的长度相等,所述定位孔设置有六个,并呈等距式设置。
优选的,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所述撑杆、伸缩杆分别通过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与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旋拧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整体装置在组合式能够通过不同大小的螺纹柱进行立体拼接,所述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连接柱,其中三个连接柱的螺孔分别与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的直径相等,细孔螺纹柱的直径大于第二螺纹柱,粗孔螺纹柱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支护结构设计合理,伸缩杆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定位孔,并与螺帽旋拧锁定,进而与撑杆呈伸缩式连接,通过可伸缩的杆件便于调节该支护结构整体的长宽高,定位孔设置有六个,并呈等距式设置,使伸缩杆能够通过定位孔进行精确定位,使整体杆件的长度相等,撑杆、伸缩杆分别通过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与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旋拧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连接柱,其中三个连接柱的螺孔分别与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的直径相等,细孔螺纹柱的直径大于第二螺纹柱,粗孔螺纹柱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柱,使整体装置在组合式能够通过不同大小的螺纹柱进行立体拼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忠俊;付志锴,未经张忠俊;付志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9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内视镜扶持机器手臂
- 下一篇:一种牢固性高的电池卡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