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胶模具新型顶针排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5313.3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7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杨能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凯耀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模具 新型 顶针 排气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塑胶模具新型顶针排气结构,包括顶针主体,所述顶针主体包括针头和针身,所述针身顶部设置有针头,所述顶针主体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转动针身从而使螺纹杆伸入定位槽内,从而实现针身与底座的固定连接,设置定位槽和螺纹杆实现针身在底座上的快速安装与分离,操作简单,型腔深处气体通过设置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排出,将熔融状态的塑料进入模具型腔的的空气在一瞬间排出型腔,加工装配简单,排气效果好,避免型腔内的空气被压缩立刻达到高温,产品与高温空气接触的部分会产生局部碳化和烧焦及零件填型不足,产品气泡等相关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结构,具体是塑胶模具新型顶针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现市面上塑胶模具排气多采用分型面排气及镶件排气,平面和斜面的分型面大都采用条状的方法排气,弧面的分型面采用沿外形留出足够的封胶位后避空开排气,易造成产品分型面披锋大需要后续加工,而拼镶结构排气分成多块镶件进行镶拼,利用镶拼之间的微小间隙进行镶拼,此二种排气结构加工及装配困难,排气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塑胶模具新型顶针排气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塑胶模具新型顶针排气结构,包括顶针主体,所述顶针主体包括针头和针身,所述针身顶部设置有针头,所述顶针主体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针身底部对应螺纹杆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针身上靠近针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排气槽,所述针身外侧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气槽,所述第一排气槽与第二排气槽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槽共有四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头与针身材质相同且为一体成型设计,所述针身为圆柱形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为圆形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与底座为同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排气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一排气槽为长条形槽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转动针身从而使螺纹杆伸入定位槽内,从而实现针身与底座的固定连接,设置定位槽和螺纹杆实现针身在底座上的快速安装与分离,操作简单;
2、型腔深处气体通过设置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排出,将熔融状态的塑料进入模具型腔的的空气在一瞬间排出型腔,加工装配简单,排气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塑胶模具新型顶针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塑胶模具新型顶针排气结构中针身的仰视图。
图3为塑胶模具新型顶针排气结构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针头1、针身2、第一排气槽3、顶针主体4、底座5、第二排气槽6、定位槽7和螺纹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凯耀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凯耀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5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预热冷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冷凝水末端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