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荷开关电动操作能耗制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1070.6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0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蓝希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26 | 分类号: | H01H3/26;H01H33/02;H01H9/54;H02P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开关 电动 操作 能耗 制动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荷开关电动操作能耗制动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双向可控硅、控制芯片和直流电机,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经第七电阻与控制芯片的第四插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同时与控制芯片的第三插脚、第四电阻一端、第五电阻一端、第二电容一端和电压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一插脚同时与第五电阻另一端和第六电阻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二插脚同时与第四电阻另一端和第六电阻一端连接,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二主电极同时与第一电容一端和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另一端同时与直流电机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迅速、可靠地实现对负荷开关电动操作中的直流电机实现能耗制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网柜负荷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荷开关电动操作能耗制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负荷开关电动操作能耗制动装置,采用接触器或继电器触点导通实现能耗制动,由于接触器固有动作时间太久(接触器吸合时间约30ms),直流电机能耗制动有延时,不及时,反应速度太慢,直流电机能耗制动效果不理想。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负荷开关电动操作能耗制动电路,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迅速、可靠地实现对负荷开关电动操作中的直流电机实现能耗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荷开关电动操作能耗制动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双向可控硅、控制芯片和直流电机,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经第七电阻与控制芯片的第四插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同时与控制芯片的第三插脚、第四电阻一端、第五电阻一端、第二电容一端和电压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一插脚同时与第五电阻另一端和第六电阻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二插脚同时与第四电阻另一端和第六电阻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五插脚同时与电压第二输入端、第六电阻另一端和第二电容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另一端同时与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第三电阻一端和直流电机一端连接,第一双向可控硅的门极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二主电极同时与第一电容一端和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另一端同时与直流电机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按钮电路,按钮电路包括第一按钮开关S1、第二按钮开关S2、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按钮开关S1一端同时与第一继电器K1一端、第一二极管D1一端和第十一触点K11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K1另一端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另一端和第二十二触点K22一端连接,第二十二触点K22另一端经第十四开关S14与第十五开关S15一端连接,第十五开关S15另一端同时与第十六开关S16一端和第十八开关S18一端连接,第二按钮开关S2一端同时与第十二触点K12一端、第二继电器K2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一端,第二按钮开关S2另一端同时与第一按钮开关S1另一端、电压第一输出端+KM、第十一触点K11另一端、第四十一触点K41一端和第三十二触点K32一端连接,第十六开关S16另一端同时与第四十二触点K42一端、电压第二输出端-KM和第三十一触点K31一端连接。
优选地,控制芯片为或非门逻辑芯片,型号为SN74AHC1G02。
优选地,光电耦合器型号为MOC3021。
本实用新型的负荷开关电动操作能耗制动电路,通过或非门逻辑控制芯片SN74AHC1G02采样负荷开关合位、分位位置信号,当负荷执行电动操作开关动作瞬间,合位、分位位置信号同时处在“0”位,这时或非门芯片输出高电位“1”,光电耦合器moc3021输入端得到脉冲电源,进而光电耦合器moc3021触发第一双向可控硅BT138,能耗电阻与直流电机两端导通,最终实现迅速制动直流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荷开关电动操作能耗制动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蓝希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蓝希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10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构光装置
- 下一篇:叉车门架立柱侧滚轮安装孔钻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