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化倒插入式腰椎融合术用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0986.X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0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马超;戴维享;薛有地;李益明;张建伟;王春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陈俊杰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化 插入 腰椎 融合 器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化倒插入式腰椎融合术用器具,脊柱内镜包括主体、内镜杆、光源接口、图像传输接口和两个水接口,主体、内镜杆轴向方向内部均开设通槽,内镜杆设置在主体的前端,光源接口、图像传输接口设置在主体的下面,两个水接口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左右两侧面,内镜杆的杆壁前端设有光源镜头,光源镜头分别通过设置在内镜杆的杆壁内的信号线、光源线与图像传输接口、光源接口连接;铰刀包括铰刀杆、转动把手和铰刀头,铰刀杆的前端设有铰刀头,铰刀头直径大于内镜杆的直径,铰刀杆的后端设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与铰刀杆为可拆卸连接;保护套管、脊柱内镜、铰刀依次套嵌。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且安全的处理椎间隙建立植骨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椎融合术用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倒插入式腰椎融合术用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化,智能化,数字化及精准外科技术已经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而微创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创脊柱内镜可视化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对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对腰椎结构损伤少,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等显著优点。处理椎间椎间盘需要使用铰刀,受脊柱内镜通槽的尺寸影响,铰刀的直径必然小于脊柱内镜通槽的直径,使得处理椎间盘的效率非常低,进而影响腰椎融合术的整个进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化倒插入式腰椎融合术用器具,能够高效且安全的处理椎间隙建立植骨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视化倒插入式腰椎融合术用器具,包括脊柱内镜、铰刀和保护套管;脊柱内镜包括主体、内镜杆、光源接口、图像传输接口和两个水接口,主体、内镜杆轴向方向内部均开设通槽,内镜杆设置在主体的前端,光源接口、图像传输接口设置在主体的下面,两个水接口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左右两侧面,内镜杆的杆壁前端设有光源镜头,光源镜头分别通过设置在内镜杆的杆壁内的信号线、光源线与图像传输接口、光源接口连接;铰刀包括铰刀杆、转动把手和铰刀头,铰刀杆的前端设有铰刀头,铰刀头直径大于内镜杆的直径,铰刀杆的后端设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与铰刀杆为可拆卸连接;保护套管套在内镜杆上,铰刀杆先从内镜杆前端倒插入通槽后在铰刀杆后端连接转动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把手与铰刀杆为螺纹连接,便于拆装。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镜杆轴向方向内部开设的通槽的直径为4mm-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铰刀为分体式,且铰刀头的直径大于内镜杆的直径,相对而言,大直径的铰刀头能够提高处理椎间隙建立植骨床的效率;光源镜头位于铰刀头的后方,可以看到铰刀头末端于椎体后缘和神经组织的距离,直视状态下更加安全的处理椎间隙建立植骨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脊柱内镜俯视图;
图3为内镜杆截面示意图;
图中:11、主体,12、内镜杆,13、光源接口,14、图像传输接口,15、水接口,16、光源镜头,17、水管道,18、通槽,21、铰刀杆,22、转动把手,23、铰刀头,3、保护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未经徐州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0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径向挤压模具用底座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安全无痛采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