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海水入侵的固定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0214.6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1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艳;刘波;宋海龙;雷耀东;张凤娟;邢学睿;张世杰;谢孔金;申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华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0 | 代理人: | 蒋玉娇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入侵 固定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海水入侵的固定式检测装置,具体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下侧面通过支杆与固定柱固定连接,固定柱外侧面套接有套管,套管外侧面顶部套接固定有环形齿轮,环形齿轮右侧通过轮齿与圆形齿轮啮合连接,固定柱环形侧面等距固定有四个隔板,四个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网,套管环形侧面前端加工有开口槽,壳体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左侧以及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部滑动连接有导杆,导杆外侧通过转轴与滚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壳体的移动进行导向,提高了壳体移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壳体受到碰撞的强度以及幅度,进而降低了水质检测器的损坏,提高了检测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防海水入侵的固定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入侵是由于陆地地下淡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海水回灌浸染地下淡水层的现象,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水位较低的陆地淡含水层中。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大量抽取,会使得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含水层中,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另外,海水入侵地域使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咸化,可导致沿海地区水资源恶化,土壤生态系统失衡,耕地资源退化,影响社会稳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及生产生活造成损失。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防海水入侵检测装置在对水质进行检测时,一般是通过绳索进行悬吊放下,导致了检测装置下降稳定性低,易与井壁进行碰撞,进而造成碰撞损坏,从而降低了检测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海水入侵的固定式检测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检测装置下降稳定性低,易受到碰撞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海水入侵的固定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侧面通过支杆与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外侧面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外侧面顶部套接固定有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右侧通过轮齿与圆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圆形齿轮套接固定在伺服电机下侧的输出轴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壳体内底端,所述固定柱环形侧面等距固定有四个隔板,四个所述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套管环形侧面前端加工有开口槽,所述壳体上侧面固定连接有盖板,且壳体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左侧以及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外侧通过转轴与滚轮相连接。
通过对导杆进行移动,实现了滚轮与井壁相接触,从而提高了壳体下侧的稳定性,避免了壳体受到碰撞,进而造成水质检测器的损坏,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同时通过套管的转动,便于将水质分隔放入隔板之间,进而实现了对不同深度的水质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准确度。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柱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尖头,所述尖头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便于对尖头的向下移动进行缓冲。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上侧面以及下侧面均通过螺纹与锁紧螺栓相连接,所述导杆上侧面以及下侧面均加工有滑槽,所述锁紧螺栓内端伸入滑槽内,实现了对导杆的移动进行导向,也方便对导杆进行顶紧固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上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缠绕在绳轮上,所述绳轮套接固定在转杆上,所述转杆左侧以及右侧均通过轴承与支板转动连接,所述左侧的支板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右侧的输出轴与转杆相连接,实现了升降的目的,进而方便对下降高度进行控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水质检测器,所述水质检测器下侧面通过导线分别与四个检测探针相连接,四个所述检测探针均镶嵌固定在固定柱内顶端,且四个检测探针分别位于四个隔板之间,实现了对水质中的盐分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02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