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梁底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6050.0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2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陈伟高;蔡克克;常兆滨;张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劲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3 | 代理人: | 韩松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造 钢筋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底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包括结构梁和辅助架,所述辅助架为一开口朝上的U形钢板,且所述辅助架设置于所述结构梁底部外侧,所述辅助架中部横向设置有贯穿所述结构梁的对拉螺栓,所述辅助架内底部设置有两组构造柱钢筋,且所述构造柱钢筋两端均向下穿出所述辅助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结构梁底部设置U型钢板并穿孔固定构造柱钢筋,有效解决了梁底构造柱钢筋未预留、遗漏且不允许植筋的构造柱钢筋固定问题,同时增加构造柱钢筋在结构梁上的定位准确性,避免了植筋深度不足、植筋质量不合格或者因为结构梁底部钢筋较密造成的植筋后构造柱钢筋间距、位置不准确问题,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底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梁底构造柱钢筋主要采用预留方式预制于梁底位置,当构造柱钢筋未预留或预留位置错误时,大多采用植筋方式进行构造柱的建设施工。目前在梁底植筋过程中,由于梁底钢筋较多,造成植筋难度大,且植筋质量无法保证。同时对于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对构造柱钢筋留置要求高,当出现构造柱钢筋未预留或预留位置错误时,按等强度代换原则,抗震建筑需要保证植筋深度不小于35d,因此现有植筋方式无法满足抗震建筑施工要求,不允许采用植筋方式进行构造柱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梁底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通过在梁底设置U型钢板并穿孔固定构造柱钢筋,有效解决了梁底构造柱钢筋未预留、遗漏且不允许植筋的构造柱钢筋连接问题,同时增加构造柱钢筋的定位准确性,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梁底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包括结构梁和辅助架,所述辅助架为一开口朝上的U形钢板,且所述辅助架设置于所述结构梁底部外侧,所述辅助架中部横向设置有贯穿所述结构梁的对拉螺栓,所述辅助架内底部设置有两组构造柱钢筋,且所述构造柱钢筋两端均向下穿出所述辅助架;
所述构造柱钢筋为一开口朝下的U形弯折结构,且两组所述构造柱钢筋对称设置于所述辅助架底部前后侧,所述构造柱钢筋中部抵紧于所述结构梁底部与所述辅助架内底部相接处,且所述构造柱钢筋与所述辅助架焊接固定。
采用上述一种梁底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需要向结构梁底部设置构造柱钢筋时,将两条所述构造柱钢筋弯折形成U形结构,并将构造柱钢筋两端分别穿过定位槽内的两组导向孔,而后通过加固钢筋对两条构造柱钢筋进行焊接固定,之后将辅助架连同构造柱钢筋移动到结构梁底部,通过结构梁底部的上容置槽配合辅助架内的下容置槽对构造柱钢筋以及加固钢筋进行定位容纳,而后通过对拉螺栓贯穿结构梁以将辅助架固定于结构梁上,实现结构梁底部构造柱钢筋的固定安装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结构梁底部设置有上容置槽,所述辅助架内底部设置有贴合所述上容置槽的下容置槽,所述上容置槽配合所述下容置槽形成“工”形容置腔,且两条所述构造柱钢筋中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前后侧。
作为优选,所述下容置槽包括两条前后分布且相互平行的定位槽,两条所述定位槽中部设置有连接槽,且两条所述定位槽两端均设置有竖向贯穿所述辅助架的导向孔,所述构造柱钢筋两端分别贯穿同一组所述定位槽内的两组导向孔,且所述构造柱钢筋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两条所述构造柱钢筋中部相对侧连接有加固钢筋,所述加固钢筋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构造柱钢筋焊接固定,且所述加固钢筋底部一侧卡接于所述连接槽内。
作为优选,四组所述导向孔下方的所述辅助架底部均设置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为一竖向延伸的中空圆筒,且所述构造柱钢筋竖向贯穿所述限位筒。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架为4mm厚度钢板弯折制成,且所述辅助架两侧上翻弯折高度为200mm,所述对拉螺栓直径为14mm,所述对拉螺栓横向贯穿所述辅助架且与该辅助架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6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挡烟垂壁结构
- 下一篇:一种现浇楼板保护层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