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科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92972.4 | 申请日: | 2020-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9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康婷婷;王丽芬;姜岚;王虹;吴烨;刘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中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 地址: | 214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骨科 术后 病人 早期 康复训练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骨科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包括拉拽带,所述拉拽带的外壁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式连接有肢体托带,所述拉拽带的外壁设置有连接紧固机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拉拽带相连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侧共同铰接有转板,两个所述转板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圆弧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滑槽共同滑动连接有滑柱。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等结构之间的配合,具备了患者可通过上肢来回拉动拉拽带,使得下肢进行抬高或者屈伸,达到了自由训练的效果,并且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疼痛耐受度,自主控制训练强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为骨科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老年患者在骨科手术后,因肢体不方便,常常需要医护人员或者家人时时刻刻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抬升,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以便于恢复,但始终借助他人来完成训练,一方面浪费人力,另一方面难以适应患者自身的疼痛耐受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骨科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具备了患者可通过上肢来回拉动拉拽带,使得下肢进行抬高或者屈伸,达到了自由训练的效果,并且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疼痛耐受度,自主控制训练强度的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骨科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拉拽带,所述拉拽带的外壁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式连接有肢体托带,所述拉拽带的外壁设置有连接紧固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拉拽带相连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侧共同铰接有转板,两个所述转板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圆弧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滑槽共同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有供所述滑柱复位的压缩弹簧,所述肢体托带的端部依次绕过所述滑柱、所述转板和所述圆弧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紧固机构包括两个套柱,所述拉拽带的外壁绕过两个套柱的柱臂并固定连接有抵压块。
优选的,所述抵压块的侧端面形状与所述圆弧板形状的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肢体托带为三角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具备了患者可通过上肢来回拉动拉拽带,使得下肢进行抬高或者屈伸,达到了自由训练的效果,并且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疼痛耐受度,自主控制训练强度的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如图3中滑柱至转板之间处的肢体托带倾斜角度相对于图5中滑柱至转板之间处的肢体托带倾斜角度较大,从而提高了肢体托带受力时与滑柱和转板之间的阻力,进而间接提高了连接的紧固性,同时由于图5中滑柱至转板之间处的肢体托带倾斜角度相对于图3中滑柱至转板之间处的肢体托带倾斜角度较小,从而减少了肢体托带受力时与滑柱和转板之间的阻力,进而便于将肢体托带取下。
三、本实用新型结合图2和图3中的抵压块,使得在拉动拉拽带时,抵压块可持续抵压肢体托带位于圆弧板上的端部,即可提高连接的紧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板打开后结构的状态图。
图中:1-拉拽带、2-肢体托带、3-连接板、4-转板、5-圆弧板、6-滑槽、7-滑柱、8-压缩弹簧、9-套柱、10-抵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未经无锡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29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醉科用肢体固定支架
- 下一篇:一种医疗导管的消毒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