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落式针灸管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0704.4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9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申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方中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落 针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脱落式针灸管针,其包括外套管、内套管、针灸针、定位件,其中定位件包括设置在外套管上且能够抵触在内套筒外壁的第一定位部、将针柄的下部与外套管内壁相定位连接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能够弹性地抵触在针柄的下部且将针柄的下部贴设在外套管的内壁上;第二定位部在针柄的下部上形成的抵触部位至少有两处,且分为两组,一组抵触在针柄的下端部,另一组抵触在针柄下部的侧边。本实用新型在便于施针的力度和速度的掌控下,通过相对于外套管的针柄多处抵触和内套管抵触,十分稳定地实现针灸针和内套管相对外套管的定位,进而彻底解决针灸管针在包装、运输过程中脱落的技术难题,同时使用方便,而且组装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落式针灸管针。
背景技术
针灸针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器械,其中有一类产品是将针灸针置入一个套管内形成针灸管针。针灸管针的优点是:便于准确扎入穴位,并能保护针灸针不被污染。
目前,国际和国内普遍使用的针灸用管针,是一种采用插片方式的针灸管针即将针灸针置入套管内,针柄的一部分露出于套管上端,并用插片插入卡紧,使用时再拔去插片,因此,其存在明显的缺陷就是:
(1)、使用较麻烦,必须双手配合才能使用,使用时,先找准穴位,一只手扶着套管,然后用另一支手拔出插片,再按压针灸针,将针灸针插入穴位;
(2)、插片的装配麻烦,使用后需要单独处理废弃物。
(3)、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震荡,很容易造成针灸针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防脱落式针灸管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脱落式针灸管针,其包括:
外套管;
内套管,其自下部插在外套管的内腔中,且上部向上延伸并伸出外套管的上端口部;
针灸针,其包括上下部分别位于内套管和外套管内腔中的针柄和固定在针柄的下部且位于外套管腔体中的针本体;
定位件,其包括设置在外套管上且能够抵触在内套管外壁的第一定位部、将针柄的下部与外套管内壁相定位连接的第二定位部,其中第二定位部能够弹性地抵触在针柄的下部且将针柄的下部贴设在外套管的内壁上;第二定位部在针柄的下部上形成的抵触部位至少有两处,且分为两组,一组抵触在针柄的下端部,另一组抵触在针柄下部的侧边。
优选地,第二定位部为自外套管外壁向内冲压形成并与抵触部位一一对应设置的夹片,每块夹片向外套管的内腔并向下方倾斜,与夹片相对的外套管上形成有开孔;在内套管的上端口部受外力作用使得整个内套管向下移动的工作状态下,内套管的下端口部向下推动夹片绕着自身的上端部朝着外套管的外部方向移动,此时夹片的下端部脱离针柄;当内套管的下端口部向下完全通过夹片后,夹片被开孔所容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每块夹片的下端部与针柄的外表面或底面至少两个接触点。冲压夹片时,要保证夹片的下端不是平直的切口,这样能使得夹片与针柄有多个接触点,保证夹片能与外套管共同夹住针柄,而使运输过程中,针柄不会从外套管中滑落。
优选地,夹片的下端部自该端部向夹片内部凹陷形成缺口,当针灸针定位时,针柄侧部处于缺口与外套管内壁形成的夹持区域内,且针柄的外表面与缺口有两个接触点;针柄底面架设在缺口的两侧,且形成两个接触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抵触部位有两处,夹片对应设有两个,且两个开孔位于外套管的同侧。一方面便于冲压成型;另一方面确保针柄下部与外套管内壁的贴合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申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申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07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调节烘干角度的涵道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慧通讯用校园监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