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管道泄漏安全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42783.6 | 申请日: | 2020-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0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君;肖桂国;堵志鑫;张凡;滕阵;单祥斌;乔诗涵;曹智勇;倪仲龙;高永宏;赵迪;门琦淏;王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F17D5/06;F16M11/42;F16M11/08;G01M3/04;G01N3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赵燕力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管道 泄漏 安全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管道泄漏安全检测装置,包括油气泄露检测仪、检测套管(1)、连接杆(7)、工作台(25)和支撑机构,所述油气泄露检测仪含有依次连接的检测仪本体(13)、测试管线和检测探头(4),检测仪本体(13)位于工作台(25)上,检测套管(1)内设有过管通道(6),检测探头(4)与检测套管(1)连接,检测探头(4)能够对过管通道(6)内进行检测,连接杆(7)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能够调节,工作台(25)与所述支撑机构上下设置,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设有轮子(19)。该油田管道泄漏安全检测装置可以方便移动,减少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管道检测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油田管道泄漏安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输油管道是由油管及其附件所组成,并按照工艺流程的需要,配备相应的油泵机组,设计安装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用于完成油料接卸及输转任务,输油管道系统,即用于运送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管道系统,主要由输油管线、输油站及其他辅助相关设备组成,是石油储运行业的主要设备之一,也是原油和石油产品最主要的输送设备。
现有技术中,针对石油管道泄露的油气泄露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检测泄露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发出报警,但是现有的泄露检测仪在使用的时候多有不便,当无法确定是哪一段油管有泄露的时候,就需要安全检测人员去一段一段的检测,操作流程长,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石油管道泄露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管道泄漏安全检测装置,该油田管道泄漏安全检测装置可以方便移动,减少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田管道泄漏安全检测装置,包括油气泄露检测仪、检测套管、连接杆、工作台和支撑机构,检测套管、连接杆、工作台和所述支撑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油气泄露检测仪含有依次连接的检测仪本体、测试管线和检测探头,检测仪本体位于工作台上,检测套管内设有过管通道,检测探头与检测套管连接,检测探头能够对过管通道内进行检测,连接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能够调节,工作台与所述支撑机构上下设置,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设有轮子。
检测套管含有套管底座和封板,套管底座的断面呈U型结构,套管底座的上端设有缺口,封板匹配地设置于套管底座的缺口内,过管通道的两端设有密封片。
封板的两侧均设有外凹槽,套管底座的缺口的两侧均设有内凹槽,所述外凹槽和内凹槽内匹配地插接有插板。
过管通道呈水平状态,封板的上表面外连接有把手,封板内设有插接通孔,检测探头与插接通孔匹配插接。
连接杆为电动伸缩杆,当连接杆伸长或缩短时,检测套管与工作台之间的距离能够相应地变大或变小。
连接杆与工作台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能够调节连接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含有转动轴和插接定位部件,转动轴通过转动轴连接件与工作台连接,转动轴的一端外固定套设有圆形限位板,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限位板上设有多个限位孔,多个限位孔沿圆形限位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该插接定位部件与一个限位孔匹配插接。
所述插接定位部件含有依次连接的定位轴、圆盘、直杆和限位杆,所述插接定位部件仅能够沿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定位轴与工作台插接,该插接定位部件的限位杆与一个限位孔匹配插接。
该插接定位部件与工作台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设于定位轴外,定位轴的断面为正多边形,限位杆与定位轴平行,限位杆能够脱离限位孔,弹簧能够给所述插接定位部件提供回复力。
工作台和所述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阻尼转轴连接,阻尼转轴的轴线为直立状态,工作台能够以阻尼转轴为轴转动,所述支撑机构含有上下设置的底座和支撑腿,轮子位于支撑腿的下端,轮子为万向轮,工作台的一侧设有握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2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