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海上油田智能井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6743.2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9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刚;孟祥海;张志熊;陈征;蓝飞;张乐;邹剑;张晓冉;宋鑫;符扬洋;张凤辉;徐兴安;薛德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H01R4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海上 油田 智能 井下 电缆 对接 工具 | ||
一种用于海上油田智能井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包括:上接头、套装在上接头内部的上中间接头、井下电缆对接工具、下中间接头和下接头,其中,上接头和上中间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紧固组件;且上中间接头和井下电缆对接工具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紧固组件、第一压帽、第一密封组件;下中间接头和下接头之间设置有第四紧固组件;该下中间接头和井下电缆对接工具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下段钢管电缆固定连接、电缆头密封隔离的第三紧固组件、第二压帽及第二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电缆接头快速对接及对电缆接头进行严格密封;而且还确保了对两段钢管电缆的固定连接,避免了电缆头由井下电缆对接工具两端抽出、电缆对接头断开及电缆对接断路和短路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上油田智能井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控智能井技术在渤海油田分层注采中的推广应用,对于井下工具的寿命及可靠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井下电缆对接工具作为技术配套核心工具,由于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恶劣的环境下,不仅需要其具有电缆对接功能;而且,还需要其具有对电缆接头的密封功能。同时,由于其受井下油套环空小空间的限制,导致井下电缆对接工具还需要满足小尺寸的应用需求。
现有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在现有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中,电缆的对接主要采用缆芯缠绕和胶套绝缘方式,导致其较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
2)由于在现有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中,电缆接头的密封采用卡套金属密封方式,导致其对卡套配合密封锥面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存在密封面配合不好使得卡套密封不严的情况,此时,由于井下电缆对接工具内部进水,容易造成短路的风险,直接影响了电控系统的可靠性与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油田智能井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以解决对电缆接头快速对接及对电缆接头进行严格密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海上油田智能井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海上油田智能井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包括:上接头、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上接头内部的上中间接头、井下电缆对接工具本体、下中间接头和下接头,其中,上接头和上中间接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钢管电缆起抱紧用的第一紧固组件;该上中间接头和井下电缆对接工具本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上段钢管电缆固定连接及对电缆头密封隔离的第二紧固组件、第一压帽、第一密封组件;下中间接头和下接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钢管电缆起抱紧用的第四紧固组件;该下中间接头和井下电缆对接工具本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下段钢管电缆固定连接、电缆头密封隔离的第三紧固组件、第二压帽及第二密封组件。
进一步,所述上接头为第一正六棱柱形阶梯结构,上接头的外部上端直径小于底端直径;上接头的内部为直径相同的中空通道。
进一步,所述上中间接头为第二正六棱柱形阶梯结构;上中间接头的外部上端直径逐渐小于底端直径;且上中间接头内部设有与上接头、下中间接头、下接头直径相同的中空通道,该上中间接头内部的中空通道与上接头、下中间接头、下接头中部的中空通道同心。
进一步,所述第一压帽、第二压帽的定位台阶根部设有数个根部密封O圈;第一压帽的下面和第二压帽的上面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
进一步,所述井下电缆对接工具本体的外部为上下两端为柱状,中间部分为正六棱柱结构,井下电缆对接工具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通道,且该中空通道与位于上接头中部的中空通道同心;该内部设置的中空通道上设置有数个定位台阶;且在井下电缆对接工具本体内的中空的通道中,设置有用于电缆插入、对接的电缆对接组件,以实现对缆芯“电极正”的对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和第一压帽、第二压帽的两端依次插入在井下电缆对接工具本体的内通道上,并由内通道的定位台阶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6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试验用供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式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