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饱和烟气旋流除雾塔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12150.0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9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鲁亮;李玉兰;任乐;郝景章;张红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饱和 烟气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饱和烟气旋流除雾塔,包括设于顶部的烟气入口管,烟气入口管上沿轴向贯通设置入口通道;烟气入口管的底部连通设置除雾装置,除雾装置用以提供使饱和烟气产生向下旋流的烟气旋流通道,烟气旋流通道的过流截面呈自上而下渐缩设置;除雾装置的底部连通呈竖直设置且底端密封的筒体,筒体的内腔下部设置烟气出口管结构,烟气出口管结构用以使除雾后的烟气自下而上排出所述筒体;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溢流排水口,筒体的内腔位于溢流排水口的下方设置集尘排污结构。该除雾塔采用烟气上进下侧出的方式,利用除雾装置对烟气进行加速并提供强大离心力,将含尘雾滴从烟气中分离并收集起来,有效脱除烟气中的雾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烟气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饱和烟气旋流除雾塔。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转炉一次排放烟气中粉尘含量要求不超过10mg/Nm3,传统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经过精除尘后烟气中粉尘含量为20mg/Nm3左右,经过水冷降温后烟气达到饱和状态,同时烟气中残余的颗粒物以微细粉尘为主,因此需要通过除雾塔将含有粉尘的雾滴脱除,从而达到超净排放的目的。
现有技术一:一种复合惯性旋流式除雾器(申请公布号为CN110448961A),包括筒体、中心进气管、出气管及除雾结构等。其实施过程为:雾气通过中心进气管进入筒体内,雾气与筒体底部撞击产生折向,雾气改变方向后通过除雾结构进行除雾,除雾后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筒体。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该装置烟气进入到筒体后与筒体底部撞击后发生180°方向改变,由于没有任何导流措施,因此进入除雾结构的烟气无法保证均匀分布,从而消减了除雾效果;此外,烟气进入除雾结构的方向为向上,被脱除的雾滴也向上运动,不利于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筒体底部,而且容易被气体夹带出筒体,对除雾效果不利。
现有技术二:一种旋流除雾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7169250U),包括烟囱、外筒、锥筒、旋流导流板、滤筒、液滴收集腔及支架等。其实施过程为:烟气进入烟囱后先经过旋流导流板后产生旋流,去除部分雾滴,烟气继续上升通过透气孔进入到滤筒内,再去除部分雾滴,雾滴在液滴收集腔内聚集后由排水口排出。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烟气经过旋流后产生的离心力不够,无法有效去除雾滴,需设置滤筒对烟气中剩余的雾滴进行再脱除,不仅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而且增加了除雾器的阻力,同时经过旋流脱除下来的部分雾滴运动方向为向上,不利于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饱和烟气旋流除雾塔,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饱和烟气旋流除雾塔,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气除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饱和烟气旋流除雾塔采用烟气上进下侧出的方式利用除雾装置对烟气进行加速并提供改变烟气流向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将含尘雾滴从烟气中分离并收集起来,有效脱除烟气中的雾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饱和烟气旋流除雾塔,包括设于顶部的烟气入口管,所述烟气入口管上沿轴向贯通设置入口通道;所述烟气入口管的底部连通设置除雾装置,所述除雾装置用以提供使饱和烟气产生向下旋流的烟气旋流通道,烟气旋流通道的过流截面呈自上而下渐缩设置;所述除雾装置的底部连通设置底端密封的筒体,筒体的内腔下部设置烟气出口管结构,所述烟气出口管结构用以使除雾后的烟气自下而上排出所述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上位于所述烟气出口管结构的下方设置溢流排水口,筒体的内腔位于所述溢流排水口的下方设置集尘排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12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质沥青生产过程中沥青烟净化治理工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件夹持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