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处理聚丙烯装置闪蒸釜置换排放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00502.0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4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陶北平;穆永峰;蒲裕;姜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7 | 分类号: | B01D53/047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易小艺 |
地址: | 61022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聚丙烯 装置 闪蒸 置换 放气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处理控制C3组分排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处理聚丙烯装置闪蒸釜置换排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置换排空气输入管与置换排发放气收集罐进口连接,收集罐的出口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和程控阀与吸附器连接,净化氮气通过吸附器上出口连接的程控阀和管道排出装置,吸附器的下出口通过管道和程序控制阀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抽出浓缩的含C3的气体经解吸气输出管输出装置;其中吸附器的工作状态和气体走向由程控阀控制。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聚丙烯装置闪蒸釜置换排放氮气中C3含量脱除到100mg/m3以下,解决了排放气超标的环境问题。装置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丙烯装置闪蒸釜置换排放气的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处理聚丙烯装置闪蒸釜置换排放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聚丙烯装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衍变出多种生产工艺,都有聚合釜和闪蒸釜。
通常的生产中,聚合级的丙烯原料通过管道送入聚丙烯装置丙烯计量罐,经投料泵加压、精确计量后依次送入聚合釜,同时定量加入催化剂等物料,聚合釜开始搅拌,准备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聚合釜内还有少量的丙烯没有反应,为了减低丙烯单耗,需要回收丙烯。回收步骤为首先打开聚合釜的回收控制阀,将没有反应的丙烯气,通过过滤器,滤除粉料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却,将其冷凝成液态丙烯,送入丙烯计量罐循环使用;其次部分剩余气相丙烯不能完全回收至丙烯计量罐,此时,可以将气态丙烯送至压力低的丙烯气柜回收,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回气体分馏装置再加工利用。聚合阶段的丙烯回收完成后,将聚丙烯粉料送至闪蒸釜。聚丙烯在闪蒸釜中,先通过真空泵将闪蒸釜抽真空,在负压下,将闪蒸釜内聚丙烯粉料中吸附的丙烯分离出去丙烯气柜,最后再用氮气置换闪蒸釜,将部分没能回收彻底的丙烯再置换排放至大气,直至闪蒸釜的置换排放气中丙烯含量小于1.0%为止。
由于丙烯浓度较低、氮气量较大而难以进入丙烯气柜回收处理,因此不得不将这部分低浓度丙烯气直排大气。这样的生产方法中闪蒸釜的置换排放气中丙烯的含量都在1.0%以上,远远超出了《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2-2015中要求排放大气的非甲烷烃小于100mg/m3的指标。
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闪蒸釜排放气中C3的利用率,需要对置换排放气进行有效的处理。但对闪蒸釜置换排放气处理存在着技术难点:置换排放气的流量不稳定且无连续性、压力低;排放气中的氮气95%左右,C3 的浓度较低,体积分数仅1~5%,不易液化,沸点低。目前处理含烃混合气的方法有冷凝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等,但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处理闪蒸釜置换排放气无法达到C3小于100mg/m3的排放指标。
中国专利ZL200810166621.1说明书中处理本体法聚丙烯装置不凝气的变压吸附工艺,公开了一种采用二次吸附的变压吸附分离工艺,得到低丙烯浓度的净化氮气和高丙烯浓度的脱附气,但该工艺需要2次吸附才能达到GB20950-2007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小于等于25g/m3,远高于100mg/m3的排放指标;有报道吸附法处理氯碱装置尾气达到了GB15581-2016《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指标,但丙烯丙烷与氯乙烯和乙炔的吸附性能不同,不如氯乙烯和乙炔易被吸附,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对聚丙烯装置闪蒸釜置换排放气有效处理达到100mg/m3排放指标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聚丙烯装置闪蒸釜置换排放气的装置,吸附置换排放气中C3,将排放气中C3脱除到100mg/m3以下,解决聚丙烯装置闪蒸釜置换排放气流量不稳定和C3排放指标达标的问题;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00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扎带
- 下一篇:一种现代家具家装3D化设计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