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轧棒材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84247.5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7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查安鸿;潘新辉;何福旺;黄育坚;罗欢欢;潘志国;许金顺;刘爱涛;曾资英;车彦婷;陈子元;罗浩文;赖东昌;吴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3/12 | 分类号: | B21B43/12;F16H7/08;F16H57/05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123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轧 冷床 对齐 传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轧棒材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包括对齐辊、链条、电机和张紧装置,链条一端与对齐辊的对齐辊链轮连接,链条的另一端与电机的电机链轮连接;张紧装置包括筒体、调节杆、弹簧、传动杆、筒盖和张紧轮,筒底设有与筒体的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调节杆包括直径依次增大且相互连接的推杆、连杆和挡块,弹簧置于筒体的空腔内,弹簧一端与筒底连接,连杆穿设于弹簧内,推杆从第一通孔穿出置于筒体外,弹簧另一端与挡块连接,挡块与传动杆一端连接,传动杆另一端穿过筒盖的第二通孔与张紧轮连接,张紧轮与链条接触,筒盖与筒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链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拉长现象后,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停机且安全的情况下便可实现链条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轧棒材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的作用是当成品棒材由裙板系统传输至冷床后,因为棒材的制动不一,棒材下冷床后会有前后不一的情况,因为工艺流程需求及成本和成才率的控制,棒材需要在冷床完成端部对齐后输送至剪切,而通过对齐辊装置可完成棒材在冷床端面对齐的目的,这样可最大程度提高成材率,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现有的对齐辊传输装置主要由电机、链条、链轮、对齐辊组成,当高温的成品棒材在冷床冷却时,同步冷床步进齿条动作移动成品棒材,当成品棒材移动至棒材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时,由电机提供动能驱动链条传动带动对齐辊,对齐辊带动成品棒材向齐头挡板输送,实现成品棒材在冷床对齐的目的。
我们通过实践中,发现热轧棒材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导致设备维护量大,故障率高,每次检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设备维护,且因为棒材冷床对齐辊安装位与冷床底部的高度落差,在对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进行设备维护时,存在较大的高空坠落的安全风险。
1、为了节约对齐辊传输链条的备件成本,所以对齐辊与电机距离不会相差太远,致使对齐辊电机的安装高度较高,在需要对对齐辊电机进行设备维护作业时候,需要专人在冷床表面进行行车指挥吊装调整实现设备维护作业,尤其在使用行车微调时,行车的操作人员无法看到作业现场,需要较高的行车操作技能且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且因为对齐辊电机的安装高度,设备维护人员无法站在地面对对齐辊电机进行设备维护,必须借助物体垫高才能进行检修作业,大幅度增加了作业的难度及安全风险。
2、热轧成品棒材在冷床的表面温度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冷却后,移动至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时候,成品棒材的温度仍在100℃左右的高温,链条在高温成品棒材的长时间烘烤下,导致链条的润滑油脂快速碳化,链条的组件在无润滑的情况下加速磨损,链条在传输成品棒材的的张力中进一步加快了失效速度,导致链条的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因为冷床对齐辊装机量较大,人工手动对链条补充润滑油脂的劳动强度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当链条张力调整不当或链条元件疲劳及润滑不良时,链条会出现拉长现象,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调整,链条就可能与链轮分离脱出,导致传输功能失效。而需要调整对齐辊链条则必须停机进行调整,采用调整移动对齐辊或对齐辊电机的方法调整链条的张紧度的难度较大,且存在较高的高处坠落的安全风险,一般现场的作业人员采取截短链条实现调整链条张紧度,虽然作业风险较低,但不能对链条的张紧度进行微调,对链条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轧棒材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在链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拉长现象后,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停机且安全的情况下便可实现链条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轧棒材冷床对齐辊传输装置,包括对齐辊、链条、电机和张紧装置,所述电机与电机底座连接,所述链条一端与所述对齐辊的对齐辊链轮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电机链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4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吸波功能的吊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钮式内瘘压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