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供电通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74872.1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8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龙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沃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2M7/06;H02M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80 | 代理人: | 费玲玲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 通信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供电通信电路,其包括主机收发电路以及从机收发电路,两者之间通过接线L+、L‑电连接,所述主机收发电路包括调幅电路以及鉴流电路,所述从机收发电路包括整流电路、鉴幅电路和调流电路。用L+、L‑两根接线达到同时供电和通信的目的。主机通过调整电压幅度(调幅)向子机传输下行数据,通过检测回路电流(鉴流)接收子机的上行数据;子机通过检测电压幅值变化(鉴幅)接收数据,通过调整负载电流(调流)向主机发送上行数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自供电通信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设备在相互连接时,需要通信线路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供电电路,需要采用多条线路进行连接,且供电与通信线路相互独立设置。如何利用单一线路实现通信与供电的双重功能,能有效的减少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供电通信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供电通信电路,其包括主机收发电路以及从机收发电路,两者之间通过接线L+、L-电连接,所述主机收发电路包括调幅电路以及鉴流电路,所述调幅电路的输出端与接线L+电连接,所述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接线L-电连接,所述接线L+与接线L-之间并联设有平衡电阻,所述从机收发电路包括整流电路、鉴幅电路和调流电路,所述接线L+、L-与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则分别与鉴幅电路的输入端以及调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机收发电路的调幅电路调整电压幅度向子机传输下行数据,所述从机收发电路的鉴幅电路检测电压幅值变化接收数据,所述从机收发电路的调流电路通过调整负载电流向主机发送上行数据,所述主机收发电路的鉴流电路通过检测回路电流接收子机的上行数据。
所述主机收发电路设有电压变化电路。
所述调幅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2的G极与场效应管Q1的D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G极与TXD-A端口连接,场效应管Q1的S极接地,场效应管Q2的S极串联二极管D1后接接线L+,所述场效应管Q2的D极接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串联二极管D2接接线L+。
所述场效应管Q2的G极通过电阻R1接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鉴流电路包括运放,所述运放的正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5接电源以及电阻R6接地,所述运放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4接接线L-,且其连接节点通过采样电阻R3接地,所述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接RXD-A端口,所述运放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联电阻RF。
所述从机收发电路包括电源转换电路。
所述鉴幅电路包括运放,所述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接RXD'接口,所述运放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与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运放的负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3'接电源以及电阻R4'接地。
所述调流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以及运放,运放的正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7'接电源以及电阻R8'接地,运放的负输入端接场效应管Q1'的S极,场效应管Q1'的D极接整流电路的一端,运放的输出端接场效应管Q1'的G极,场效应管Q2'的D极接地,场效应管Q2'的D极与场效应管Q1'的S极之间设有电阻R6',场效应管Q2'的S极接地。场效应管Q2'的G极通过斯密特触发器Uy接TXD'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用L+、L-两根接线达到同时供电和通信的目的。主机通过调整电压幅度(调幅)向子机传输下行数据,通过检测回路电流(鉴流)接收子机的上行数据;子机通过检测电压幅值变化(鉴幅)接收数据,通过调整负载电流(调流)向主机发送上行数据。本方案主、从调制/解调输出接口直接对接MCU的UART接口,使用极其简单。主机调幅50%,子机调流△I≥1A,主、从机调整范围宽,通信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沃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沃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74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极绳绞车蓄绳装置
- 下一篇:一种皮带卷带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