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磨型预制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61305.2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38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夏力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力农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磨型 预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磨型预制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呈空心状,所述桩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均匀排布的增磨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桩体上的增磨孔能够增强桩体表面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进而在桩体受力时,桩体的桩身强度可有效的借助土壤来进行发挥;因此相较于传统表面光滑的预制桩,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可通过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来最大化的发挥其具备的桩身强度,因此在保证地基处于同等强度下时,本实用新型中的预制桩相对传统的预制桩的使用数目会减少,进而实现了预制桩的节约使用,降低了在地基建设过程中的预制桩的使用成本,有利于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磨型预制桩。
背景技术
预制桩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其具备较高的强度,在深入土壤内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基的强度,进而增加地基上的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然而现有的预制桩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脱模,其表面多为光滑状,然而光滑状的预制桩在插设至土壤内部时,其表面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较小,进而造成了预制桩的桩身强度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借助周围的土壤来发挥作用,因此在保证地基强度的同时,造成了预制桩的使用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增磨型预制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增磨型预制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磨型预制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呈空心状,所述桩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均匀排布的增磨孔,所述增磨孔呈环状,此时相邻的所述增磨孔的间距为 20-50mm,所述增磨孔相对桩体外表面的深度为2-4mm,所述增磨孔与桩体外表面相对齐部分的上下宽距为6-10mm,所述增磨孔位于桩体外表面内部的上下宽距为3-5mm。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增磨型预制桩,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预制桩在插入至土壤内并形成地基时,桩体上的增磨孔能够增强桩体表面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进而在桩体受力时,桩体的桩身强度可有效的借助土壤来进行发挥;因此相较于传统表面光滑的预制桩,本方案的预制桩可通过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来最大化的发挥其具备的桩身强度,因此在保证地基处于同等强度下时,本方案中的预制桩相对传统的预制桩的使用数目会减少,进而实现了预制桩的节约使用,降低了在地基建设过程中的预制桩的使用成本,有利于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增磨型预制桩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桩体1、增磨孔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增磨型预制桩,包括桩体1,桩体1呈空心状,桩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均匀排布的增磨孔2,增磨孔2呈环状,此时相邻的增磨孔2的间距为20-50mm,增磨孔2相对桩体1外表面的深度为2-4mm;增磨孔2与桩体1外表面相对齐部分的上下宽距为6-10mm,增磨孔2位于桩体1外表面内部的上下宽距为3-5mm,此时预制桩在制作完成后便于进行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力农,未经夏力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61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滤式废水提升泵
- 下一篇:一种鞋底消毒干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