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排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33720.7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2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富龙;陈永辉;苏闯;张丰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永华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H02K5/16;H02K5/04;F16N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郑松林 |
地址: | 233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排油结构,涉及排油结构领域,包括外壳和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内盖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轴承内盖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内盖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油口和排油口,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注油槽,所述注油槽的底部连通有两个注油管,两个所述注油管的底端均贯穿所述外壳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转动杆,使得转动杆带动固定块旋转,进而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旋转,将第二固定板运动至两个注油管的底部,两个通孔与两个注油管对齐,从而将一个注油管进油变为两个注油管进油,使得进油的速率提高,可快速的进行注油,防止了给油不及时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油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排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和交通等领域中。但在运行中,只能停机排油。若电机长时间运行,加进去的油脂,经过消耗的废油不能有效的排出,容易引起轴承烧掉;因此,目前这一状况已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对电机的排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机能够不停机的注排油”。
但是现有的电机排油结构只设置一个注油管,一个注油管的注油速率有限,无法调节注油的速率,当电机工作速率加快时,无法快速的进行注油,从而使得注油不及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排油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机排油结构,包括外壳和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内盖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轴承内盖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内盖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油口和排油口,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注油槽,所述注油槽的底部连通有两个注油管,两个所述注油管的底端均贯穿所述外壳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顶部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拉杆延伸至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油片,所述连接块的左侧与所述外壳内壁的左侧之间且位于拉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块,所述外壳的底部连通有排油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部加油从注油槽注入,经过注油管流向导向槽,经过进油口4到达轴承内盖内部,通过轴承消耗后拉动拉杆,使得拉杆间接带动挡油片向左运动,将废油从排油口排出,经过斜块导向至排油管排出;
通过旋转转动杆,使得转动杆带动固定块旋转,进而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旋转,将第二固定板运动至两个注油管的底部,两个通孔与两个注油管对齐,从而将一个注油管进油变为两个注油管进油,使得进油的速率提高,可快速的进行注油,防止了给油不及时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外壳、2-轴承内盖、3-轴承、4-进油口、5-排油口、6-注油槽、7-注油管、8-导向槽、9-转动杆、10-固定块、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通孔、14-弧形挡板、15-拉杆、16-连接块、17-挡油片、18- 复位弹簧、19-斜块、20-排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永华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永华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33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