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济林节水灌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31121.1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4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胡青;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F16K31/02;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20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济林 节水 灌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济林节水灌溉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灌溉管,灌溉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连接接头,每一连接接头均连接有与灌溉管连通的电磁阀,每一电磁阀均连通有分管接头,每一分管接头均连通有分水管,每一分水管的自由端均连通有渗透管,每一渗透管的外周均开设有若干第一渗透孔;每一电磁阀的一侧均安装有控制盒,每一控制盒内均设置有控制器,每一电磁阀均与对应控制器电连,每一控制盒均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有土壤湿度传感器;还包括盒体,盒体内设置有蓄电池,盒体的上端安装有与蓄电池电连的太阳能电池板。本实用新型采用渗透的方式直接将水分灌溉到树木根系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林木生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济林节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针对经济林的灌溉方式主要是人工喷灌或者用胶管滴管两种方式。但是,这两种灌溉方式都只能将水灌溉到地表,成龄树木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深,利用地表灌溉很难渗到树木根系,并且干旱、气候干燥的地表蒸发量大,灌溉在地表的水分很快就会被蒸发,因此利用喷灌和滴管的方式灌溉水的利用率低,大量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制约着林木的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林节水灌溉装置,采用渗透的方式直接将水分灌溉到树木根系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林木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经济林节水灌溉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灌溉管,所述灌溉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连接接头,每一连接接头均连接有与所述灌溉管连通的电磁阀,每一电磁阀均连通有分管接头,每一分管接头均连通有分水管,每一分水管的自由端均连通有下端封口的渗透管,每一渗透管的外周均开设有若干第一渗透孔;
每一电磁阀的一侧均安装有控制盒,每一控制盒内均设置有控制器,每一电磁阀均与对应控制器电连,每一控制盒均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有与对应控制器电连的土壤湿度传感器;
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盒体的上端安装有与所述蓄电池电连的太阳能电池板,每一控制器均通过沿所述灌溉管设置的第二导线与所述蓄电池电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林灌溉时,首先将盒体及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将灌溉管顺着经济林铺开,使每一电磁阀对应一棵树,将渗透管插入到林木周围的土壤中,将土壤湿度传感器插入到对应的树木周围,将灌溉管与具有水源的水管连通后就能灌溉;
当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某颗树周围的土壤湿度不足时,控制器控制打开对应的电磁阀,让水通过电磁阀进入到渗透管,通过渗透管将水分渗透到土壤内,供林木吸收,当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某颗树周围的土壤的湿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让土壤中的水分慢慢的消耗到适宜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渗透管均外套有下端封口的外套管,每一渗透管的上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每一外套管的上端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每一外套管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渗透孔分布相对应的第二渗透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土壤前转动外套管,使第二渗透孔与第一渗透孔不连通,防止插入土壤时土壤进入到渗透管内,影响渗透效果,插入土壤后转动外套管使第二渗透孔与第一渗透孔连通,让水分能够渗透进入土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外套管的下端均设置有尖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渗透管的上端均通过敲击接头与对应分水管连通,每一敲击接头的一侧均设置有敲击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将渗透管插入到林木周围土壤,利用渗透管将水分渗透到土壤中,水分不易蒸发散失,并且能够快速到达树木根部被吸收,有效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减少灌溉水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未经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31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