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排出泵的新型叶轮密封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13182.5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7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夏迪;钟云;蒲道林;周文霞;乐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F04D29/28;F04D29/62;F04D29/5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排出 新型 叶轮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余热排出泵的新型叶轮密封环结构,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采用法兰盘式结构安装在叶轮口环(4)上,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的法兰面上设置4个内六角螺纹孔和4个拆装工艺孔(3),所述内六角螺纹孔通过安装内六角螺钉(5)以固定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所述拆装工艺孔(3)用于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的拆装;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与所述叶轮口环(4)的配合面采用阶梯式过盈配合结构(6)。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余热排出泵在热冲击工况下的运行可靠性,避免了余热排出泵在热冲击工况下发生骤然停机的严重事故,确保了余热排出泵在热冲击工况下不会因骤然停机而导致泵轴、叶轮、联轴器及电机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排出泵转子部件领域,特别涉及有热冲击工况的核电用泵的转子部件叶轮密封环领域。
背景技术
余热排出泵是核电厂正常余热排出系统(RNS)的重要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核电厂正常停堆期间排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热量。泵的其它功能包括:启堆时,维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真空充水冷却;停堆时,如果需要,维持乏燃料池冷却;失水事故后,从装料池或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吸水,提供非安全低压注射;安全壳水淹后,从地坑吸水,进行安全壳再循环冷却。余热排出泵在60年寿期内须承受900多次设计瞬态工况,其中有200次热冲击工况。为了验证余热排出泵在热冲击工况下的安全可靠性,泵设备厂需要先在样机上进行模拟热冲击试验,热冲击试验时,最先受到高温水冲击的零部件是叶轮密封环。叶轮密封环固定在叶轮口环上,传统的圆筒形叶轮密封环厚度较薄,受到高温水的冲击后,极易出现变形。由于传统叶轮密封环和泵体密封环之间的间隙在0.3~0.6mm之间,当传统叶轮密封环发生变形时,传统叶轮密封环和泵体密封环之间的间隙将缩小,继而咬合在一起,使泵机组出现骤然停机现象,并损坏泵轴、叶轮、联轴器和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该新型叶轮密封环用于装配在余热排出泵叶轮口环上,特殊的结构保证了新型叶轮密封环能够承受热冲击工况下的瞬态高温冲击,同时配合精度高、拆装安全方便。该新型叶轮密封环结构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工况的其他核电用泵。该新设计即一种余热排出泵的新型叶轮密封环结构,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采用法兰盘式结构安装在叶轮口环(4)上,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的法兰面上设置 4个内六角螺纹孔和4个拆装工艺孔(3),所述内六角螺纹孔通过安装内六角螺钉(5)以固定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所述拆装工艺孔(3)用于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的拆装;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与所述叶轮口环(4)的配合面采用阶梯式过盈配合结构(6)。
优选的,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入口处的壁厚比原来的壁厚增加了 70%~90%。
优选的,所述阶梯式过盈配合结构(6)使所述新型叶轮密封环(2)与所述叶轮口环(4)之间的配合尺寸从下到上逐步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叶轮密封环设计成法兰盘型结构,密封环头部的强度大大增强;新型叶轮密封环的紧固方式由骑缝螺钉改为内六角螺钉,紧固强度大大增加;新型叶轮密封环与叶轮口环的配合公差由间隙配合改为过盈配合,配合精度得到很大提高;新型叶轮密封环与叶轮口环的配合面设计成阶梯状结构,既保证了配合精度,又减少了装拆距离;新型叶轮密封环的法兰面上增加了4个M10 的拆装工艺孔,拆装安全、便捷。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余热排出泵在热冲击工况下的运行可靠性,避免了余热排出泵在热冲击工况下发生骤然停机的严重事故,确保了余热排出泵在热冲击工况下不会因骤然停机而导致泵轴、叶轮、联轴器及电机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新型叶轮密封环结构;
图2新型叶轮密封环装配示意图;
图3新型叶轮密封环拆卸示意图。
其中:1叶轮,2新型叶轮密封环,3拆装工艺孔,4叶轮口环,5内六角螺钉,6阶梯式过盈配合结构,7手柄螺栓,8顶丝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131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屏防护结构件
- 下一篇:一种兽医用喂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