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计算设备冷却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7830.6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7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币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3/02;F24D19/10;H05K7/20;F28D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计算 设备 冷却 供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计算设备冷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计算设备冷却供热系统。一种电子计算设备冷却供热系统,包括一个散热模块、一个热用户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小型单元,每个小型单元均包括电子设备模块和热能提升模块,散热模块与电子设备模块通过管路连接,热能提升模块与电子设备模块通过管路连接,热用户系统与热能提升模块通过管路连接。通过电子设备模块吸收电子计算设备的产热,通过热能提升模块将电子设备模块的冷却液中的热量转化为可被热用户利用的高温热源,然后通过热用户系统向热用户供热。当热用户并不需要供热或热能提升模块输出的热量多于热用户所需要的热量时,可以将电子设备模块产生的热量直接散发到其他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计算设备冷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计算设备冷却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快速进步,数据中心电子计算机等电子计算设备的发热量快速增加、发热密度越来越高。如果这些电子计算设备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及时带走,则会导致电子计算设备不能连续工作或性能降低。为此,电子计算设备需要配备相应的冷却系统来维持电子设备长时间高性能或可靠工作。
原先的技术是通过散热风机换气带走热量或者将其置于控温房内进行温度调控。散热风机散热的效果差,无法达到散热需求,而设置控温房控温的成本高昂。
现有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820075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中通过在机柜内盛放冷却液,然后通过循环泵带动冷却液循环,冷却液循环的过程中,将机柜内的热量吸走并输送至冷源处散热。温度降低的冷却液循环输送至机柜内,对机柜内进行冷却降温。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子计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产热属于低品位热源,上述方案的冷却液散热环节热量最终都是被散发至大气中,而无法被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计算设备冷却供热系统,其优势在于可以将电子计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产热进行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子计算设备冷却供热系统,包括一个散热模块、一个热用户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小型单元,每个小型单元均包括电子设备模块和热能提升模块,散热模块与电子设备模块通过管路连接,热能提升模块与电子设备模块通过管路连接,热用户系统与热能提升模块通过管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子设备模块吸收电子计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产热,电子设备模块吸收的热量通过热能提升模块转化为可被热用户利用的高温热源,然后通过热用户系统向热用户供热。当热用户并不需要供热或热能提升模块输出的热量多于热用户所需要的热量时,可以将电子设备模块吸收的热量直接散发到其他环境(如大气或低温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子设备模块包括电子计算设备放置箱、与电子计算设备放置箱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安装于出液管上的冷却液循环泵以及第一换热器,所述电子计算设备放置箱内设有不导电冷却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电子计算设备放置在电子计算设备放置箱中以接受不导电冷却液的冷却,使得电子计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产热能够高效地传导给不导电冷却液。冷却液循环泵将电子计算设备放置箱内吸热后的不导电冷却液输送至第一换热器换热降温,并将降温后的不导电冷却液输送回电子计算设备放置箱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热能提升模块包括压缩机、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口的制冷剂吸气管、连接在压缩机的出气口的制冷剂排气管、膨胀阀、连接在膨胀阀一端的阀前制冷剂液体管、连接在膨胀阀另一端的阀后制冷剂液体管、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制冷剂吸气管和阀后制冷剂液体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和进口相连通;制冷剂排气管和阀前制冷剂液体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币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币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7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