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7741.1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5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人工 湿地 修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修复系统,通过设置调蓄池,以实现对湖泊初期雨水水量调控,保证后期的强化处理池和三级植物塘的净化效果,并结合调蓄池底部采用倾斜设计,以降低雨水进入后的速度,实现对其沉淀的目的,结合强化处理池中的厌氧池结构设计,利用厌氧池与好氧池的体积比,增强厌氧池中水的停留时间,并利用第一池进行初步水解酸化后去除水中部分COD,然后,结合第二池进行深化水解和去除水中COD,利用挡板和缓冲板的配置设计,增强水在第一池与第二池中的时间,提高其利用厌氧净化效果,而结合好氧池,可以实现雨水中60‑80%的氨氮去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湖泊水库初期雨水修复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湖泊水库初期雨水污染由于短期内污染负荷较高,难于控制,因而成为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湖泊水库本身水体置换时间长、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降雨发生时,初期雨水流带来大量污染物,尤其氮、磷湖、库水体的水流滞缓,滞留时间又长,十分适宜于植物营养素的积聚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当湖、库水体中营养素积聚到一定水平,即会促使水生植物旺盛生长,形成富营养化污染。
人工湿地系统用于湖泊生态修复治理时,具有较强针对性、灵活性及环境友好等特征,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湿地系统消减湖泊污染负荷主要包括对外源性污染负荷的生态拦截和对内源性污染负荷的生态萃取。但由于污染物来源复杂、湿地系统植物去除负荷较低等原因,其在湖泊生态修复中所发挥的作用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湖泊水库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时,急需发明一种技术实现对湖泊水库初期雨水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修复系统,设置在湖泊、水库的入库排水沟处,对湖泊、水库的入湖入库初期溢流雨污水进行拦截、调蓄和生态净化,利用强化型人工湿地技术前置处理面源污染,能有效去除入湖氨氮、总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修复系统,设在湖泊水库的入库处,包括调蓄池、强化处理池和三级植物塘,所述调蓄池用于吸纳湖泊入库初期雨水,并在所述调蓄池的入口设置有格栅,所述调蓄池的输出端与所述强化处理池相连通,且所述强化处理池的输出端外接所述三级植物塘;所述强化处理池包括厌氧池和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的好氧池,且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的容积比为2:1;所述厌氧池的底部呈W型,所述厌氧池的底部突出处设有挡板,将所述厌氧池分隔为第一池和第二池,所述第一池和所述第二池的中上部设有缓冲板,所述调蓄池的底面自进水口向出水口一侧由低向高倾斜设置。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调蓄池与所述第一池之间通过三条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上设有阀门和流量计。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三级植物塘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级植物塘、第二级植物塘和第三级植物塘,所述第一级植物塘与所述好氧池相连通,所述第一级植物塘、第二级植物塘和第三级植物塘的面积比为4:3:3。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一级植物塘的出口处设置曝气机,所述第一级植物塘内设有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内设有纤维填料,所述第二单元内填充有生态砾石和强化除磷砾石,并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表面种植有芦苇、水葱、旱伞竹和再力花。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二级植物塘的中间设有导流墙,并在所述第二级植物塘内种植有挺水植物再力花和芦苇。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三级植物塘内种植有芦苇和菖蒲。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有与曝气机相连的曝气管。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厌氧池内填充有可悬浮填料球和厌氧生物膜,所述厌氧生物膜固定在所述可悬浮填料球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7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可穿戴AR教学设备
- 下一篇:吊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