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头揿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3523.0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7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拜尔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关达津 |
地址: | 312366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滨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头揿针,包括底座和至少两个针体,每个针体包括针头和连接针头的弯折部,弯折部与针头垂直;针体周向均布设置在底座的同一侧,且弯折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针头垂直底座所在的平面且指向背离底座的方向。本实用新型的多头揿针能准确定位并浅刺穴位,且能够稳固贴合在人体的皮肤上,保证了人体安全和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头揿针。
背景技术
埋针疗法又称皮内针疗法,是一种将皮内针浅刺穴位皮下并留置较长时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揿针在医疗器械分类中属于中医器械皮内针中的一种。传统揿针多为单头,利用在底座后加装固定装置使其粘黏在人体上,这种传统揿针的弊端在于揿针体积较小,在被底座的固定装置遮挡视线后易出现无法精准定位在穴位上方的情况;针头在进入人体后,若肌肉运动幅度稍大时,固定装置无法完全贴合皮肤,揿针容易移动、脱落刮伤皮肤,从而损伤皮肤和影响揿针治疗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头揿针,所述多头揿针能准确定位并浅刺穴位,且能够稳固贴合在人体的皮肤上,保证了人体安全和治疗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头揿针,包括:至少两个针体,每个所述针体包括针头和连接所述针头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针头垂直;底座,所述针体周向均布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同一侧,且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针头垂直所述底座所在的平面且指向背离所述底座的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底座的一侧上通过弯折部连接有至少两个针体,针体之间的相对固定,当将针头刺入皮肤时,多个针体同时作用在人体的皮肤上,揿针不易移动或脱落,使揿针能稳固贴合在皮肤上;由于在底座上设置至少两个针体即可稳固贴合在皮肤上,该多头揿针可不用在底座上额外加装固定装置,避免了使用揿针时固定装置遮挡使用者的视线的弊端,因此能够准确定位需要浅刺的穴位,同时,设置至少两个针体可增加刺中穴位的概率,进一步增加浅刺穴位的准确度,既保证了人体的安全,又达到治疗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所述弯折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针头的一端伸出所述底座的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为金属镂空状,所述弯折部相互焊接形成所述底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设置为圆环,所述弯折部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圆环由所述弯折部首尾依次焊接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折部设置为直线形,所述弯折部上无连接所述针头的一端相互焊接形成所述底座,且所述弯折部在同一个平面上,所述底座呈发散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折部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弯折部上无连接所述针头的一端相互焊接形成所述底座,且所述弯折部在同一个平面上,所述底座呈发散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头揿针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头揿针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多头揿针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多头揿针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多头揿针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拜尔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拜尔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3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手套及其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品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