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创伤一体式腔镜甲状腺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4112.X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6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董兵斌;王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巍巍 |
地址: | 241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伤 体式 甲状腺 拉钩 | ||
本实用公开一种无创伤一体式腔镜甲状腺拉钩。包括连接杆和U型拉钩头,U型拉钩头所在的平面与连接杆形成30‑120°夹角,拉钩头上端转动连接有刺穿结构,U型拉钩头上还设有用于放置刺穿结构的容纳槽,容纳槽可以将刺穿结构隐藏,防止手术时刺穿结构对甲状腺周围脏器造成损伤,连接杆远离拉钩头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手柄上设置有防滑槽,使操作拉钩更加方便。本实用的无创伤一体式腔镜甲状腺拉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本实用的拉钩能够安全、可靠、灵活地牵拉颈前肌群,达到充分显露甲状腺肿瘤的目的,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甲状腺周围脏器的损伤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创伤一体式腔镜甲状腺拉钩。
背景技术
随着甲状腺外科技术逐渐发展,美容微创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自1997年Hüscher施行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并获得成功以来,腔镜甲状腺手术已经发展进入了成熟期。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此手术方式。因为其手术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已逐渐成为甲状腺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的甲状腺肿瘤的重要方式。
然而颈部并没有自然间隙,手术操作空间较小,对于肿瘤的暴露较难。腔镜甲状腺拉钩的产生,在不增加颈部创伤,不影响颈部美容的情况下,可以解决甲状腺手术过程中肿瘤显露困难的问题,使视野暴露清晰,从而使手术操作顺利。现在常规的腔镜甲状腺拉钩的拉钩头端均为针尖样,主要利于从颈部外侧皮肤刺入,进而进入甲状腺手术术腔内。然而甲状腺拉钩进入甲状腺术腔后,在进行手术时需要多次调整和牵拉的过程中,针尖样的拉钩头端对甲状腺周围脏器组织包括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喉返神经,气管,食管及颈部肌肉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从而造成大出血,声音嘶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既往有其他专利提出在腔镜甲状腺拉钩的针尖样头端,加用保护帽去减少前述甲状腺周围脏器组织损伤的发生。然而此种拉钩也有缺陷,因为此拉钩为分体式,虽然可能减少了尖端对甲状腺周围脏器组织损伤的风险,而保护帽体积小,在手术调整过程中,极易脱落,很难寻找,严重者可能其误丢在患者体内的严重医疗事故。因此急需发明改进一种无创伤一体式的腔镜甲状腺拉钩,从而减少乃至规避此种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伤一体式腔镜甲状腺拉钩,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本实用的无创伤一体式腔镜甲状腺拉钩可以保护甲状腺周围脏器,减少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用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创伤一体式腔镜甲状腺拉钩,包括连接杆和拉钩头,所述拉钩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刺穿结构。在拉钩头的一端设计刺穿结构是为了方便在手术过程中拉钩可以顺利的刺穿皮肤进入手术区域,通过拉动拉钩头即可将颈前肌群拉开,从而暴露甲状腺结节的病灶部位,开阔手术视野方便手术。
进一步,所述拉钩头为U型结构,所述拉钩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过渡部和刺穿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刺穿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刺穿结构。将拉钩头设计为U型结构是为了方便拉钩头钩住颈前肌群将之拉起撑开,另外将刺穿结构转动连接在刺穿部上,此转动的方向是刺穿结构相对于拉钩头可进行翻转,也就是刺穿结构可以折叠起来与拉钩头(刺穿部)重合,此设计的目的是防止拉钩头刺穿皮肤进入手术区域后刺穿结构会对甲状腺周围脏器造成损伤。具体地在手术过程中为了使手术视野开阔避免不了要操作拉钩将颈前肌群拉开,但由于刺穿结构带有刺尖在操作拉钩的过程中为防止刺穿结构对甲状腺周围好的脏器造成损伤,所以将刺穿结构设计为可翻转的结构(通过腔镜分离钳可操作翻转刺穿结构),此设计的目的是保护甲状腺周围脏器,防止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
进一步,所述刺穿结构与所述刺穿部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将刺穿结构设计成与刺穿部处于一条直线上,此设计的目的是使刺穿结构刺穿皮肤后,可以顺利的带动拉钩头一起直线进入手术区域,使拉钩头进入手术区域更加容易。
进一步,所述刺穿结构为穿刺针,此设计使得刺穿结构更加容易刺穿皮肤进入甲状腺手术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未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4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三级扩张的显影球囊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灯灯罩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