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及农用作业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1014.0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9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心毅;彭洪巽;马立欣;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A01C11/02;A01B7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415900 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装置 农用 作业 机械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及农用作业机械,包括秧盘输送组件,两端分别为开始端和结束端;秧盘回转限位组件,设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结束端的外侧;秧盘回转输送组件,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释放端,固定端位于所述秧盘回转限位组件的下方,释放端位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的下方。本装置采用皮带传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回收装置结构比较复杂、秧盘回收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及农用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如今农业机械化越来越普及,如何提高农作物(如水稻)的种植效率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目前,对于农作物土地耕整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种植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不少地区仍然采用最原始的人工种植方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且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种植环节效率低下的问题,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种植机械代替人工作业。其中利用秧盘秧苗进行种植(如抛秧机或钵体苗移栽机械)为机械种植的主要形式之一。执行种植作业时,种植机械的输秧装置将承载秧苗的秧盘输送至取秧装置,由取秧装置将秧苗取至种植(如抛秧或插植)装置,再由种植装置完成种植过程;位于输秧装置末端的秧盘,如果残留秧田不仅影响环境、还易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在其中的秧苗均被取出后,需要统一回收,对于一次性的秧盘回收可以避免破坏环境或影响环境生长,对于不是一次性的秧盘还能便于重复利用。
然而,现有的利用秧盘秧苗进行种植的农业机械(抛秧机或钵体苗移栽机械等)在进行秧盘回收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有的杠杆顶出式抛秧机在抛秧作业时,秧盘附着在旋转滚筒上回收,该种输送方式精度要求高,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又如,现有抛秧机的秧盘回收带通常设置于秧苗传送带传送方向的延长线上,该结构受限于空间的大小,不利于设备的简化及秧盘拿取;另外,还有此类种植机械在秧盘回收末端没有秧盘回收装置,通常采用秧盘自行落下的方式收集秧盘,不仅不利于整体拿取,还容易脱落至土地中无法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单可靠的秧盘回转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收装置结构比较复杂、秧盘回收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秧盘回转装置,包括:
秧盘输送组件,两端分别为开始端和结束端;
秧盘回转限位组件,设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结束端的外侧;
秧盘回转输送组件,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释放端,固定端位于所述秧盘回转限位组件的下方,释放端位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的下方;
秧盘承接组件,设于所述秧盘回转输送组件释放端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秧盘导向板,位于所述秧盘输送组件的开始端,所述秧盘导向板倾斜放置且下端靠近所述秧盘输送组件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秧盘回转输送组件包括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第一回转轴位于释放端,第二回转轴位于固定端;
所述第一回转轴上套设有若干个随轴转动的第一带轮:
所述第二回转轴上套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带轮对应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随所述第二回转轴转动;
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由回转皮带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回转轴或第二回转轴的一端设有驱动带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带轮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带轮的直径大于或小于其两侧的第一带轮的直径。
可选的,位于所述第一回转轴中心的第一带轮,其两侧的第一带轮的直径对称性地减小或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1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压紧弹性螺帽
- 下一篇:一种金龟键鼠多功能音频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