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鸟类动态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7715.7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7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亮;杨淇越;赵文智;罗维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31/12 | 分类号: | A01K31/12;A01K45/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贺云美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鸟类 动态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鸟类动态监测装置,应用于荒漠和/或草地地区,包括红外触发观测器(1)和人造栖木(2),所述红外触发观测器(1)的布设高度高于周围植物的高度,所述人造栖木(2)上具有供鸟类栖息停留的至少一根横杆,该横杆处于所述红外触发观测器(1)的观测范围内。人造栖木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和停留地,红外触发观测器用于捕获和观测鸟类的活动信息,两者配合使用且多点按需布设,能够有效克服荒漠和草地地区木本植物盖度低、栖木少、鸟类迁移扩散范围大、活动频率低、无固定活动地点,难于人工观测的情况,实现荒漠和草地鸟类的种类组成和行为节律的监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鸟类动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干旱区荒漠和草地木本植物稀疏、低矮,灌木盖度低于10%,但也有一些鸟类(如喜鹊、伯劳、地鸦和䳭属鸟类等)栖居在荒漠或草地生境。许多荒漠和草地鸟类以蜘蛛和昆虫等地表节肢动物为食,它们通过捕食者的上行控制效应对干旱区荒漠和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持起到了调节作用。然而,受自然环境限制干旱区荒漠和草地鸟类监测的人力成本较高。白天酷热、干燥,夜晚寒冷影响野外人工观测和样线调查,降水的异常变化又对鸟类日、月和年活动行为产生影响。因而需要连续、长期监测才能准确认识荒漠和草地鸟类种属组成、行为节律和繁殖特征等与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的关系,为干旱区荒漠和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维持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因此,针对荒漠和草地地区木本植被盖度低、栖木少、鸟类迁移扩散范围大、活动频率低、无固定活动地点,难于人工观测的情况,亟需一种能够应对这种情况的鸟类动态监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鸟类动态监测装置,以应对荒漠和草地地区木本植被盖度低、栖木少、鸟类迁移扩散范围大、活动频率低、无固定活动地点,难于人工观测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鸟类动态监测装置,应用于荒漠和/或草地地区,该监测装置包括红外触发观测器和人造栖木,所述红外触发观测器的布设高度高于周围木本和草本植物的高度,所述人造栖木上具有供鸟类栖息停留的至少一根横杆,该横杆处于所述红外触发观测器的观测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人造栖木上横杆与红外触发观测器1的观测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红外触发观测器包括红外感应相机、设在所述红外感应相机外的保护壳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隔温层。
优选的,该监测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红外触发观测器外部的温度检测器和/或降雨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红外触发观测器和/或所述人造栖木通过立柱进行架设,该立柱底端嵌入地面以下并设有使其位置稳固的加固部件。
优选的,所述加固部件具体为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的加固横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人造栖木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和停留地,红外触发观测器用于捕获和观测鸟类的活动信息,两者配合使用且多点按需布设,能够有效克服荒漠和草地地区木本植被盖度低、栖木少、鸟类迁移扩散范围大、活动频率低、无固定活动地点,难于人工观测的情况,实现鸟类的种类组成和行为节律的监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荒漠和草地鸟类动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红外触发观测器,2—人造栖木,3—立柱,4—地面,5—十字型加固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7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酸菌快速发酵培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服务器耐低温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