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汇流排和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5826.4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4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白玉龙;林玉春;陶亮;赵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鹏 |
地址: | 2144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汇流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汇流排和电池模组,涉及软包电池领域。该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部、第二汇流部和过流熔断部,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分别用于与电池模组的极耳电连接,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之间设置有分隔槽,过流熔断部分别与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电连接,并用于短路熔断,以使第一汇流部与第二汇流部断路。上述的汇流排和电池模组,在不额外增加熔断零部件的前提下,实现过流熔断功能,从而在模组层级为电芯提供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汇流排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发生短路时的安全保护,是动力电池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除了电池包层级的短路保护之外,电芯和模组层级也需要考虑短路保护设计。对于硬壳电池,每个电芯内部设计了一个熔断器。在短路瞬间可以断开电流回路,起到短路保护的作用。而对于软包电芯,目前电芯内部无短路保护装置,当发生外部短路时,所有电芯都处于短路回路当中。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设计上不作保护,电芯很容易受到损伤,甚至引发起火等安全风险。
目前,在模组层级主要有以下技术方案:①在模组回路中串联热敏电阻、熔断器、低电阻低熔点合金材料等;②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制作汇流排,使其具有过流熔断功能。
但是,在模组回路中串联热敏电阻,需要额外增加零件,提高成本和失效风险,降低模组装配效率;而在上述的第二种方案中,虽然无需增加额外的零件,但是该汇流排由金属平板和聚合物型PTC薄膜复合而成,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排和电池模组,其能够在不额外增加熔断零部件的前提下,实现过流熔断功能,从而在模组层级为电芯提供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汇流排,用于电池模组,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部、第二汇流部和过流熔断部,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之间设置有分隔槽,所述过流熔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电连接,并用于短路熔断,以使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断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过流熔断部连接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第一汇流部与极耳连接,第二汇流部与另一极耳连接,通过第一汇流部、过流熔断部和第二汇流部,实现极耳串联。在电路发生短路时,第一汇流部、过流熔断部和第二汇流部的电流增大,过流熔断部在较大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熔断,断开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以阻断短路造成的过大电流,防止对其余电芯造成损伤,也有效避免或减小了电流过大引发起火等安全事故的风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能够在模组层级为电芯提供有力保护,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熔断部设置有多个熔断孔,所述多个熔断孔相互间隔地排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熔断孔成阵列排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熔断孔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和菱形中的至少一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熔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厚度,并小于所述第二汇流部的厚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排的至少一个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过流熔断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熔断部包括第一熔断部和第二熔断部,所述分隔槽位于所述第一熔断部和所述第二熔断部之间,所述第一熔断部和所述第二熔断部均与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连接,并用于在共同短路熔断时,使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断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熔断部与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连接成U形,所述分隔槽由所述第一汇流部、所述过流熔断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围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未经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58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