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筒形移苗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4522.6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4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尹怀鹏;尹全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泽县众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4200 甘肃省张***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移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圆筒形移苗器,包括移苗套筒和焊接点,所述移苗套筒两侧的上端均设有焊接点,且两组所述焊接点上焊接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上端焊接有支撑杆,所述U型支架的两侧均活动套设有活动圈,且两组所述活动圈的内侧均焊接有支臂,两组所述支臂的下端焊接有卸苗圈,两组所述活动圈之间焊接有第一脚踏杆,两组所述焊接点之间焊接有第二脚踏杆;本实用新型在U型支架上设置活动圈、支臂和卸苗圈,移苗的时候,脚踩第二脚踏杆将移苗套筒插入苗处,带着土移出,卸苗的时候,只需脚踩第一脚踏杆,使得卸苗圈向下移动将苗和土推出移苗套筒即可,比较方便,土层不易散开,苗和培土相吻合,有利于提高苗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筒形移苗器。
背景技术
移苗是农业种植必须经过的一步,一般移苗都是直接用手将幼苗一棵一棵拔起,再用湿土包裹幼苗根部或者不做任何处理,因此手上沾满泥土,有时也会用小铲将幼苗一颗一颗慢慢挖出来,但幼苗根部的泥土疏松,容易掉落,所以这种传统的移苗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这种幼苗种植成活率非常低;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移苗器代替传统的移苗方式,然而这些移苗器在移苗后,不易卸苗,往往需要人工将其苗连带着土取出,土层容易散开,损伤苗根,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圆筒形移苗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圆筒形移苗器,该圆筒形移苗器在U型支架上设置活动圈、支臂和卸苗圈,移苗的时候,脚踩第二脚踏杆将移苗套筒插入苗处,带着土移出,卸苗的时候,只需脚踩第一脚踏杆,使得卸苗圈向下移动将苗和土推出移苗套筒即可,比较方便,土层不易散开,苗和培土相吻合,有利于提高苗的成活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圆筒形移苗器,包括移苗套筒和焊接点,所述移苗套筒两侧的上端均设有焊接点,且两组所述焊接点上焊接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上端焊接有支撑杆,所述U型支架的两侧均活动套设有活动圈,且两组所述活动圈的内侧均焊接有支臂,两组所述支臂的下端焊接有卸苗圈,两组所述活动圈之间焊接有第一脚踏杆,两组所述焊接点之间焊接有第二脚踏杆。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苗套筒的一侧设有缺口。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所述卸苗圈的口径小于所述移苗套筒的口径,且卸苗圈活动延伸入所述移苗套筒的内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U型支架上设置活动圈、支臂和卸苗圈,移苗的时候,脚踩第二脚踏杆将移苗套筒插入苗处,带着土移出,卸苗的时候,只需脚踩第一脚踏杆,使得卸苗圈向下移动将苗和土推出移苗套筒即可,比较方便,土层不易散开,苗和培土相吻合,有利于提高苗的成活率,且支撑杆为空心管,比较轻便,内部设有螺旋加强筋,受力性能更好,不易折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苗套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卸苗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移苗套筒;2、焊接点;3、U型支架;4、支撑杆;5、活动圈;6、支臂;7、卸苗圈;8、第一脚踏杆;9、第二脚踏杆;10、缺口;11、把手;12、螺旋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泽县众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临泽县众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4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生态储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净水器饮水端UVC紫外线杀菌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