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1339.0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0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吉超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1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间 识别 光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包括铠装套,所述铠装套由轧纹钢带制成,所述铠装套内部设有多个松套管,多个所述松套管在铠装套内部呈圆周排列,多个所述松套管中心处设有中心加强芯,所述中心加强芯由钢丝制成,所述松套管内部设有多根光纤,所述松套管内部的空隙中填充有套管填充物,所述铠装套和松套管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缆芯填充物,所述铠装套外部固定套装有PE外护套,所述PE外护套外部固定套装有透明防护套,所述PE外护套的圆周侧面上等距开设有凹槽。该可夜间识别的光缆在使用时,PE外护套上凹槽中的反光粉和反光带均具有反光的效果,在夜间,让人们更容易识别,方便施工及维护人员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
背景技术
光缆电缆行业在我国是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光缆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光缆电缆生产国。光缆或电缆的使用日益增多,然而,现有技术中光缆不具有反光的效果,在夜间识别比较困难,给施工及维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具有反光的效果,在夜间识别比较困难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包括铠装套,所述铠装套由轧纹钢带制成,所述铠装套内部设有多个松套管,多个所述松套管在铠装套内部呈圆周排列,多个所述松套管中心处设有中心加强芯,所述中心加强芯由钢丝制成,所述松套管内部设有多根光纤,所述松套管内部的空隙中填充有套管填充物,所述铠装套和松套管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缆芯填充物,所述铠装套外部固定套装有PE外护套,所述PE外护套外部固定套装有透明防护套,所述PE外护套的圆周侧面上等距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填充有反光粉,所述透明防护套圆周侧面上等距粘接有反光带,所述反光带上设有漂浮机构。
优选的,所述PE外护套上等距设有空腔,多个所述空腔在PE外护套上呈圆周排列。
优选的,所述漂浮机构包括两个连接绳,两个所述连接绳分别粘接固定在反光带两端上,所述连接绳远离反光带的顶端上粘接固定设有浮球。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绳之间共同粘接固定设有弧形的气囊袋。
优选的,所述浮球上等距粘接固定设有反光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有益效果在于:该可夜间识别的光缆在使用时,PE外护套上凹槽中的反光粉和反光带均具有反光的效果,在夜间,让人们更容易识别,方便施工及维护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的图1中A-A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夜间识别的光缆的漂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光纤1、套管填充物2、松套管3、中心加强芯4、缆芯填充物5、铠装套6、PE外护套7、反光粉8、空腔9、透明防护套10、反光带11、连接绳12、浮球13、反光贴14、气囊袋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吉超,未经胡吉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1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